
近年来,肺部低剂量螺旋CT用于肺结节的筛查越来越普及,相应的,发现的早期肺癌也越来越多。在体检发现的早期肺癌患者中,70-80%被诊断为I期肺癌。那么,什么是I期肺癌,如果得了I期的非小细胞肺癌该怎么办呢?除了手术还有别的办法吗?术后还需要治疗吗?
1.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I期肺癌:
(1) IA期:是指肿瘤直径≤3CM,且没有淋巴结转移,没有远处转移,没有累及肺表面胸膜。
(2)IB期:是指肿瘤直径3-4CM之间,且淋巴结没有转移,没有远处转移;或者直径≤3CM但是累及肺表面胸膜。
简而言之,I期肺癌是所有肺癌里面最早期的,其治疗效果最好,治疗方式也最直接有效。
2.那么I期肺癌的治疗手段有那些呢?除了手术以外,可以选择其他治疗方式吗?
(1)手术切除:根据相关指南推荐,目前外科手术仍是治疗I期非小细胞肺癌最有效的首选治疗手段,也是唯一有可能将I期非小细胞肺癌治愈的办法,手术方式可分为:机器人辅助下/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肺段切除术+淋巴结活检术以及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对于部分高龄患者、或心肺功能不全,或者合并症较多而无法耐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可以采取姑息性手术或者妥协性部分切除手术。
(2)立体定向放疗(SBRT):立体定向放疗是对部分高龄患者、或心肺功能不全,合并症较多而无法耐受手术、或者无手术意愿的I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方法,它是利用高能射线如一把无形的刀来对肿瘤进行“切除”,但长期疗效仍有争议。
(3)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对于部分高龄患者、或心肺功能不全,或者合并症较多而无法耐受手术或无手术意愿、无敏感基因突变、无化疗意愿的I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方法,可以在CT等引导下对肿瘤进行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在临床上也取得一定的疗效。
(4)靶向治疗:靶向治疗可以与手术、放疗或介入治疗联合,也可单独用于部分高龄患者、或心肺功能不全,或者合并症较多而无法耐受手术、且无法行立体定向放疗的I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治疗,但是靶向治疗并不适合所有患者,目前来讲只适应于有敏感基因突变患者,如EGFR突变、ALK/ROS1重排、MET14外显子跳跃、RET重排等。
(5)化疗:化疗是对于部分高龄患者、或心肺功能不全,或者合并症较多而无法耐受手术、无法行立体定向放疗、且无敏感基因突变的I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方法,是使用化疗治疗药物杀死癌细胞的一种手段。
(6)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对于部分高龄患者、或心肺功能不全,或者合并症较多而无法耐受手术或无手术意愿、无敏感基因突变、无化疗意愿或无法耐受化疗且PDL-1高表达的I期非小细胞肺癌,可考虑单纯使用免疫治疗或与其他局部治疗手段联合。
3.手术后还需要治疗吗?
(1)对于IA期非小细胞行癌根治手术切除后,根据目前相关指南,是不需要进行术后辅助治疗,而对于行姑息性手术或者妥协性手术,术后根据病理采取相应术后辅助治疗。
(2)对于IB期非小细胞行癌根治手术切除后,根据NCCN指南推荐,建议观察或对有高危因素者(低分化肿瘤、脉管侵犯、脏层胸膜侵犯、气腔内播散、姑息性切除、妥协性切除)推荐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病理亚型以实体型为主或微乳头为主的IB期肺癌患者也可考虑辅助化疗或靶向治疗等。
(3)对于术后行MRD检测后,动态MRD持续性的升高,根据目前研究数据来看,考虑复发的风险较大,建议可以行术后辅助治疗(目前暂无证据)。
就现有的医疗手段而已,微创手术切除是I期肺癌的最佳治疗选择,立体定向放疗与射频消融介入治疗作为替代,其他全身治疗包括靶向、免疫、化疗等作为再次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及意愿综合考虑,选择合适治疗方式,从而让患者获得更大的临床受益。现在早已不是那个“谈癌色变”的时代了,近些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在肿瘤邻域中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微创技术和介入技术在临床的广泛使用,使得肿瘤的多样化治疗手段为不同的患者提供不同的治疗方案,能够更精准化、个体化的去治疗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