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第一位大国,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危害国人的生命健康。
过去的40年,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呈现持续性的增长态势。2015~2019年期间,我国2型糖尿病总体患病率高达14.92%。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国人糖尿病
发病率如此快速上升呢?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是由血糖浓度过高引起的。它的症状包括口渴、多尿、胃口减退、乏力、体重减轻等。
如果不加以控制,糖尿病会对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影响,例如导致失明、心脏病、中风、尿毒症等。
糖尿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并且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导致糖尿病的原因
1.肥胖:它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为人体过度肥胖会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2.遗传: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
3.生活方式: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失调、缺乏运动、抽烟等,也容易导致糖尿病。
4.药物:有些药物可以影响血糖水平,例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因此,如果您正在服用这些药物,请注意对血糖的影响。
总的来说,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疾病,预防比治疗更重要。积极锻炼、控制体重、戒烟等都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方法。
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糖尿病风险?
01. 糖尿病前期患者
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血糖控制目标:是将血糖水平逆转至糖耐量正常水平。如果无法逆转至糖耐量正常水平,也要尽力维持在糖尿病前期,避免进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理想血糖控制目标)
02.一般1型和2型成年糖尿病患者
不管是1型糖尿病和还是2型成年糖尿病患者,血糖都应该控制在以下范围。
03.老年糖尿病患者
如果是刚诊断、病程短、几乎不用胰岛素降糖药,低血糖风险小,自我管理意识比较强,就应该争取血糖控制达标,预防并发症。
如果预期寿命大于5 年、伴有不严重的并发症或伴发疾病、且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等降糖药、有较大的低血糖风险、自我管理比较差,我们目标是争取减缓并发症的进展。
如果是预期寿命已经小于5年、曾发生过严重低血糖、伴有重大疾病,失去自我管理能力,这种情况要侧重避免出现严重高血糖(空腹血糖>16.7mmol/L)所引发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和难治性感染等情况发生。
04.妊娠糖尿病
妊娠期女性在24~28周时,要进行75克糖耐量试验,如果血糖超过或达到下中任何一项血糖值的标准时,就可以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简称GDM)。
(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诊断标准)
孕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对孕妇以及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孕期血糖控制标准比诊断标准要更为严格,具体见下表。
(孕期血糖控制标准)
05.1型和2型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者
( 2型糖尿病儿童/青少年血糖控制标准)
根据美国ADA指南和《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建议,血糖控制目标如下:
( 1型糖尿病儿童/青少年血糖控制标准 )
血糖监测的注意事项
01.血糖监测餐后2小时,如何判断呢?
餐后2小时血糖,指的是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个小时。
02.测血糖如何消毒?
消毒剂不要用碘酒或碘伏消毒,可能会与试纸上的氧化酶起反应,导致测试不准确。建议使用75%的酒精消毒,带酒精完全挥发后再测试血糖。
03.采血有哪些注意事项?
采血时,一定不要挤压采血部位,用棉签擦去第一滴血,将第二滴血液置于试纸指定区域,这样测的结果更准确。
得了糖尿病该怎么吃?具体可以看看这套21个糖尿病食谱,总有一个适合你。关于营养健康,有任何问题,都欢迎留言咨询。 更多内容详见微信公众号:大脸猫营养师。
*以上信息仅为科普,不应视为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的个体化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