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与中医药调养

吴驻林医生 发布于2024-12-18 17:35 阅读量2600

本文由吴驻林原创

1、便秘如何界定?

便秘一般包含以下几种情况:①排便次数减少(每星期排便少于3次),②排便困难(每次时间大于30分钟),③存在排便困难(粪便干结并且量少)。

生活中偶尔便秘属于常见现象,若便秘持续大于3月则可归属为慢性便秘。

2、便秘对人体的危害

引起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腹胀、嗳气、口苦、口臭、放屁增多等;

产生直肠炎、肛裂、痔等肛门直肠疾患;

严重的便秘有导致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

长期便秘可引起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

3、便秘的原因有哪些?

(1)饮食因素:

■ 食物摄入过少,粪便自然便会产生较少,不足以刺激正常的肠蠕动,

■ 饮食缺乏食物纤维,过于精细少渣,

■ 水分摄入量不足,粪便在肠内移动缓慢,水分被过度吸收使得大便干燥。

(2)习惯因素:因工作或生活不良习惯未能及时排便,久则引起导致排便不畅。

(3)运动因素:运动量过少,导致消化道蠕动缓慢,肠内水分被过度吸收,大便干结而使排便过程受阻。

(4)社会心理因素:压力、焦虑或情绪波动,可能导致肠道蠕动减慢,从而产生便秘。

(5)药物因素:长期应用泻药、灌肠等因素,可引起肠道神经麻痹,引起便秘。

  了解便秘的原因后,我们可以通过针对原因做出相对的调整。

4、中医调理便秘办法多

  在中医的理论中,便秘的形成主要在于大肠传导失常。中医辨证常将便秘分为热结、气滞、气血阴阳不足等类型。在针对便秘的病因治疗基础上,可根据不同类型的便秘选择中医中药进行干预:

热结便秘

  此类型患者常常有大便干结、口干口渴、小便短赤等表现,在治疗上应当泄热通便,一般可选取火麻仁、决明子、大黄等。穴位可选取支沟穴(腕背横纹中点直上3寸)进行针灸与揉按。

气滞便秘

  此类型患者常常有大便难出或不爽、胸胁满闷、嗳气、急躁易怒等,在治疗上应当行气通便,常选用陈皮、佛手、莱菔子等。穴位可选取支沟穴、天枢穴(脐中旁开2寸)进行针灸与揉按。

阴虚便秘

  此类型患者常常有大便干结、潮热盗汗、形体消瘦等,在治疗上应当养阴通便,常选用玄参、麦冬、地黄。穴位可选取涌泉穴(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进行揉按。

血虚便秘

  此类型患者常常有大便干结、心悸失眠、面无血色、头晕目眩等,在治疗上应当补血通便,常选用当归、生地、龙眼肉等。穴位可选取三阴交(足内踝尖上3寸)进行针灸、揉按。

阳虚便秘

  此类型患者常常有排便困难、尿频尿多、四肢冰凉等,在治疗上应当温阳通便,常选用高良姜、乌药、牛膝、肉苁蓉等。穴位可选取关元穴(脐中下3寸)、肾俞穴(脊椎两侧两指宽处,一般与肚脐平齐)进行针灸与揉按。

气虚便秘

  此类型患者常常有排便困难、乏力气短,在治疗上应当益气通便,常选用黄芪、白术、党参等。穴位可选取气海穴(脐中下1.5寸)进行针灸与揉按。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