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会出现上腹痛、胀以及消化不良等症状,出现这些不适可能是因为胃炎犯了。慢性胃炎是由于多种不同因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临床表现多样:腹胀、腹痛、餐后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暖气、反酸等,有时还伴有厌食、体重下降及贫血等。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的改变,慢性胃炎在我国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慢性胃炎的病因较为复杂,常见的包括:不良饮食习惯、药物因素(如部分止痛药)、精神因素(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本病的病程一般较为缓慢,容易反复发作。因此,治疗需要较长的疗程和治疗耐心。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具有独特的优势,可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进行个体化治疗。慢性胃炎在中医多属于“胃脘痛”、“胃痞证”、“痞满”等范畴。根据中医理论,慢性胃炎可分为脾胃气虚、胃阴不足、脾胃虚寒、饮食伤胃、温热中阻、肝气犯胃等证型,中医师在治疗时会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不同的中药处方或中成药。例如,对于脾胃虚弱者选用香砂六君丸,肝胃不和者选用逍遥丸等。
除了口服中药,患者在平时还可以通过药食同源之品进行食疗,达到健脾养胃的效果。脾胃气虚可选用党参、黄芪、山药、大枣等;湿气较重,可选用白扁豆、赤小豆、薏苡仁、芡实 、陈皮等;胃阴虚可选用麦冬、地黄、玉竹等;脾胃虚寒可选用高良姜、生姜、干姜等;饮食积滞可选用莱菔子、山楂、麦芽、鸡内金等。
针灸也是中医调理慢性胃炎常见的方法,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足三里、气海、中脘、天枢穴等)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舒缓疼痛。若患者遇寒后腹部症状加重,还能通过艾灸温通经络以有效缓解症状。另外,慢性胃炎患者平时应当少食多餐减轻脾胃的负担,减少进食辛辣、刺激、寒凉等食物。
因此,中医治疗胃炎具有许多优势,当患者出现不适时应及时进行治疗,防止病情加重,患者也可在平时配合食疗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