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疗—中医“扶正”与西医“祛邪”

吴驻林医生 发布于2024-10-28 21:46 阅读量716

本文由吴驻林原创

  许多患者在确诊为恶性肿瘤后,在治疗中时常会思考选择中医还是西医?现代医学的手术可以直接将肿瘤切除,放化疗也可帮助抑制癌细胞生长、甚至缩小瘤体,但部分患者容易出现复发,这才使得他们想起试一试中医。也有一些患者,盲目相信所谓中医偏方、验方,使得肿瘤误诊误治,最终耽误最佳的医学治疗时间,“非中即西”的观念一定程度上让中医在抗肿瘤治疗上背负骂名。

  “扶正袪邪”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理论,正是指人体的“正气”,邪是指导致疾病的“病邪”,那么“扶正”就是通过治疗手段扶助“正气”,使“正气”加强,以消除“病邪”;“袪邪”则是通过治疗手段驱除“病邪”,目的也是为了扶助“正气”。若是在发现肿瘤病情时,根据最新科学进展采用合适的西医治疗手段(手术、放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等)来“祛邪”,且中医药治疗积极介入以“扶正”,中西相互协作,抗肿瘤的效果往往会更好。

  西医治疗在缩小肿瘤、杀灭癌细胞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但在“祛邪”同时所带来的白细胞降低等一系列副反应(即中医的“正气”不足)仍亟待解决。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曾指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中医认为恶性肿瘤的主要内在因素是“正气”不足。中医在干预癌症时,扶正治疗原则贯穿于长期治疗之中。此外,中医的扶正大法也要根据患者的体质以及当前的证型进行辨证用药,这一特点与西医的靶向治疗不谋而合。

  目前,国内外的临床研究均表明中医药具有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治疗、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在癌症的临床治疗中,中医常用中药、针灸等方式调理体质,旨在通过调整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改善人体的内环境,增强抗“病邪”能力。

  对于手术、放化疗的癌症患者,可辨证使用益气补血、滋阴养阳的中药,如党参、黄芪、当归、枸杞、大枣、麦冬、石斛、熟地黄、山药等,来提高机体的“正气”,提高西医的抗癌治疗效果。此外,现代研究表明,针灸具有改善人体免疫功能(如增加白细胞数量)的作用。例如,针刺关元、气海、命门、足三里、膏盲穴等,可以改善癌症患者的虚弱状态,有助于西医抗肿瘤治疗的顺利进行。

  因此,在癌症治疗中,要注重中医“整体观”、“带瘤生存”的理念,将中医与西医的优势互补,中医“扶正”与西医“祛邪”相结合,以追求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