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草”疗“肝”—脂肪肝的中医食疗

吴驻林医生 发布于2024-09-12 10:39 阅读量367

本文由吴驻林原创

  过去20年中国成人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为29.6%,男性高于女性,肥胖、糖尿病患者脂肪肝的患病率均超过50%。脂肪肝临床症状可表现为乏力、右上腹不适、恶心反胃等,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脂肪肝常因代谢性问题导致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可伴有肝功能转氨酶的异常,是肝硬化的常见病因。然而,脂肪肝又是可逆性疾病,若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一般可防止病情加重甚至逆转病情。

  中医食疗在中医学里有着重要地位,古代许多名医都推崇食疗防治疾病的方法,中医食疗在脂肪肝能发挥独特的优势。古人不仅食“草”以充饥,又食“草”以疗疾,即药食同源。中医学在学术上多将脂肪肝归属于“胁痛”、“痰浊”、“痞满”、“肥气”等范畴;过食肥甘厚腻(即现代医学所说营养摄入过量)、多逸少劳(即缺乏运动)是关键的中医病因,肝郁、脾虚、痰湿则是核心的中医发病机制。因此,在中医食疗上可以疏肝、健脾、化痰祛湿为法进行调理。

  若有腹胀或易怒、抑郁等情绪上的症状,可尝试具有疏肝作用的香橼、佛手、玫瑰等进行食疗;若常有乏力困倦、胃肠道不适,可选用党参、西洋参、茯苓、黄芪、黄精、砂仁等健脾补气之品;若有体型偏胖、胸闷痰多、油脂分泌旺盛、舌苔厚腻的表现,应尝试陈皮、薏苡仁、陈皮、赤小豆、土茯苓、茯苓、白扁豆、玉米须、荷叶等祛湿化痰之品;若觉有口苦、眼睛干涩、急躁易怒、口干等肝火旺盛表现,可选用桑叶、菊花、夏枯草、决明子等清肝之品。当然,除了食疗之外,适当运动锻炼及控制饮食也是非常关键。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讲究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单一种功效的食疗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调理,也并不是所有的中药都可以用来食疗。食疗也讲究一定的配伍,不应该在不了解自身体质的情况下盲目调理。

参考文献:

[1] Zhou J, Zhou F, Wang W, et al.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ofNAFLD from 1999 to 2018 in China[J]. Hepatology, 2020, 71(5):1851-1864.

[2]许勇,陶颖,苟小军.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病因病机探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11):2586-2589.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