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拉臭臭问题,戳中多少宝妈宝爸?!

李洁医生 发布于2023-08-21 09:38 阅读量4599

本文由李洁原创

    《爸爸当家2》中“马里奥拉臭臭”这段前一阵子上了热搜,是不是引起很多宝妈宝爸的共鸣?!

图片里的东西是不是很熟悉?                         

    经常听到宝妈这么说:“李医生,宝宝天天吃火龙果也不拉,听说益生菌也可以帮助排便,我们国产进口都试了,宝宝还是很难拉臭臭,开塞露也不能天天用,这可怎么办啊?”

    今天小李医生就跟大家叨一叨儿童便秘!

    

    儿童便秘是由于排便规律改变所致,指排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干燥、坚硬,秘结不通,排便时间间隔较久(>2天),无规律,或虽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

    儿童便秘可以分为器质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两大类。

    器质性便秘是指因由于脏器的器质性病变(如消化道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药物及化学品中毒、神经系统疾病等)所致的便秘。

    功能性便秘是指未发现明显器质病变而以功能性改变为特征的排便障碍,约占儿童便秘的90%以上。

1.影响食欲

    长期便秘会影响孩子对食物消化吸收状态,进而表现为厌食、挑食等。

2.经常腹痛、腹胀

    大便长期存留在肠道,胃肠道蠕动减慢,肠道出现有毒气体及物质的堆积,引起儿童腹痛、腹胀。

3.容易患发肛肠疾病

    便秘可引起患儿出现用力排便或者不敢排便。在用力排便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导致齿状线下肛管皮肤层受到机械性的创伤,继而形成肛裂,还有可能会引起排便出血等症状。大便积聚在肠道内因此可造成血液循环变慢,从而引起血液淤滞,静脉扩张,长时间发展后可导致痔疮的发生。

4.影响生长发育及机体免疫力

    长期便秘会影响儿童正常的进食,导致儿童营养摄入不足,从而影响儿童生长发育。长期营养不足,儿童抵抗力自然会下降,因机体免疫力下降而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


1.水分摄入不足

    儿童饮水少,是孩子共同的特点,摄入水分不足会使大便干燥,排便困难。那儿童到底每天该摄入多少水分呢?

    这里有个喝水公式:每日额外喝水的量=需水量-(喂奶量+其他液体量),适用于1岁及以上儿童,这里的需水量包含了母乳、配方奶、水果蔬菜等食物以及饮用水。1-2岁儿童每天对液体总需要量为每公斤体重150ml,之后年龄每增加3岁,液体总需要量减去25ml,以此类推。

    简单点,可以参考下表:

2.膳食纤维摄入不足

    因为纤维会吸水膨胀,增加大便的体积,体积一增加,就会给肠壁刺激,这样就产生便意了。如果食物中纤维不足,大便形成的速度会非常慢,而且体积会非常小于,很有可能几天的大便堆在一起也没能给肠壁刺激。对于没有开始学习上厕所的孩子来说,预防便秘最佳方法是给他提供高纤维饮食。一个孩子每天应摄入的纤维素克数至少为其年龄数加上5。

    膳食纤维素主要存在于谷物、蔬菜和水果中,简单介绍几款常见的高膳食纤维素食物。

3.运动量不足

    长时间的卧床或者久坐看书,身体缺乏锻炼会导致胃肠蠕动速度减慢,食物未能及时消化和吸收,长时间滞留在肠道内也会引发便秘。平时可做一些简单的有氧运动,比如跑步、跳绳等,既能加快肠胃速度,还能提高身体代谢,有效预防便秘。

4.未形成正确的排便习惯

    现在很多孩子的便秘都是没有养成排便习惯,这时就需要父母帮助孩子养成好的排便习惯,推荐对儿童进行“排便训练”。

    具体方法:饭后10分钟,要求孩子专注地坐在马桶上,双脚平放在地板、脚凳或其他平坦的表面上,促进轻松排便。鼓励孩子坚持坐在马桶上直到开始排便,或者坐15分钟。如果孩子做到了,记得鼓励他;如果没有做到,父母应该继续用一些积极的语言鼓励他。最终,孩子必须学会不在家长的指导下自己上厕所。

 

1.小儿推拿治疗

    儿童便秘需辨疾病的虚实,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推拿穴位,这里介绍几个常用的推拿方法。

下推七节骨

操作:位于小儿背部,用拇指桡侧面从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自上向下,成一条直线。推100-300次。

清大肠

操作:食指桡侧缘,从虎口直推食指尖,推100-300次。

摩腹

操作:掌或四指顺时针摩腹部,摩5分钟。

2.中医食疗

莱菔子茶

原料:莱菔子10g

制法:用冷水将莱菔子泡半小时后煮沸,后转中小火煮20分钟。

用法:代茶饮。

适应证:实证便秘。

白术花生大枣糖水

原料:白术、花生、大枣各10g,冰糖少量。

制法:将上述药物加清水1500ml,共煎,饮汤食渣,隔日1次。

适应证:气虚型便秘。

3.中药汤剂治疗

    中医将便秘分为食积便秘、燥热便秘、气滞便秘、气虚便秘等。

    食积便秘:有伤食或伤乳史,大便秘结同时伴有脘腹胀痛,纳呆口臭,手足心热,以消积导滞通便之法。

    燥热便秘:大便干结,面赤口臭,身热,小便热,苔黄燥,以清热润肠通便之法。

    气滞便秘:欲便不得,胸胁痞满,腹胀嗳气,以理气导滞通便治法。

    气虚便秘:时有便意,大便不干,努挣难下,神疲乏力,以益气润肠通便之法。

    中医需根据儿童不同症状,选用不同中药配伍,需面诊使用。

    小儿推拿和药膳食疗治疗效果欠佳的儿童,宝妈宝爸可带来我科面诊。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