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心理调整攻略

毛章秀医生 发布于2025-02-13 16:20 阅读量217

本文由毛章秀原创

新年假期的尾声已悄然临近,很多的孩子的作息和心情似乎还沉浸在假期的欢乐中,没有完全准备好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因此,开学前的这一周乃至第一周,就成了家长和孩子们共同调整状态、适应学校生活的关键时期。

为了帮大家更好地过渡,我们精心准备了一份关于开学前的心理调适指南,做好这几点,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新学期!

一、家长心理支持的前提原则

倾听与理解:

耐心倾听孩子对新学期的小担忧和小期待,给他们大大的理解和支持。别忘了,温柔的话语和拥抱可是最好的“爱的语言”哦!

尊重自主性:

鼓励孩子大胆分享他们的想法、目标和计划,让他们知道,他们是自己事情可以自己做主,他们是自己的第一责任者。

正面激励:

设立一系列小目标,每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及时鼓励,让快乐与信心加倍!


二、心理自我调适的四个维度

循序渐进的调整作息,告别“假日模式”:

从悠闲的假期模式切换到忙碌的上学日模式,是需要一点时间和智慧哦!

不妨从开学前一周开始,模拟上学日的节奏,每2-3天逐渐提前睡觉和起床的时间。用一张色彩卡的时间表,记录下起床、吃饭、学习、玩耍和睡觉的时间,让孩子成为时间管理的小达人!


协商手机使用时间:

假期里孩子们可能玩得不亦乐乎,但开学后,手机使用时间多数是需要好好管理一下啦!开一次家庭会议,理解孩子的需求前提下协商手机使用规则。即便有些规则孩子有些时候可能却做不到,执行中可以再协商再调整,记得哦,换位思考和理解是关键!


设定新学期目标:

新学期新气象!孩子经历了一个假期,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成长经历,在开学前来一次关于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的深入探讨,进而结合上一学期孩子的期末成绩和新学期的升学目标,跟孩子一起分解阶段目标(经过努力可以达成的有效目标)并制定各阶段的学习计划。

计划与目标的设定别忘了关注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达成能力和弹性空间,兴趣和成就感才是孩子行动的内驱力!


适应新学期环境,优化师生关系:

新学期开学前,尤其是面对学校环境或班级调整变化时,又或者走读转住校的变化时,家长需要提前帮助孩子做好适应学校环境、心理预期和学习常用的人际沟通技巧。


以下是给出一些常用的方法,旨在帮助孩子顺利适应新环境,优化缓和师生关系:

1)提前了解变化,主动与老师建立联系:

鼓励孩子分享学校的趣事和所学内容,增强亲子间的互动和理解。

与孩子一起查看新学期的课程表、班级名单、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介绍等信息,让孩子对新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与孩子分享学校的重要信息,如班级调整或分班安排、新的规章制度等,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

鼓励孩子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新老师,理解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优点。


2)加强家校沟通,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参加家长会,积极参与学校亲子活动,展示对学校和班级活动的重视和支持。

主动向老师介绍孩子假期的学习和生活成长收获,让老师也更了解孩子,因材施教。

引导孩子如何礼貌地向老师提问或寻求帮助,包括课后留下来讨论作业、预约面谈等。

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学习进展和挑战,与老师建立信任关系。


3)情绪管理训练:

教导孩子如何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与同伴之间的冲突。

教孩子识别并学习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如孩子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调节情绪,增强心理韧性;通过绘画、音乐、运动等适合自己的方式排解负面情绪。

鼓励孩子一起探讨解决方案,有任何事情和想法都可以沟通,家长会尽力去理解和陪伴。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模拟与新同学、老师互动的场景,帮助孩子提前适应学校的社交环境。


4)包容与感恩心态:

引导孩子学会包容与感恩,鼓励孩子表达对同学和老师的感激之情,如写感谢信、制作小礼物等,增强师生间的正向情感连接。

(有效沟通方法,推荐家长学习《非暴力沟通》《关键对话》)两本书)

*特殊情况,如遇上学期有遗留的师生(或同学)冲突问题,在开学前尽量争取可以充分沟通化解。

*家长如果要介入孩子的师生或同学关系处理,一定要充分尊重事实和孩子的意见,优先以孩子自己解决为主, 家长只是做为辅助,特殊情况也可以请教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


三、如遇特别的心理状态,建议寻求专业心理支持

如果孩子表示出强烈的不想上学、拒绝去学校,有的孩子甚至会出现腹泻、呕吐、感冒、发烧等躯体反应。也有些孩子已经开学了,总是迟到、上课睡觉、走神、不按时完成作业、情绪持续低落、失眠等等。如果有这些情况,孩子可能出现“开学综合征”,又叫“开学恐惧症”。这是一种适应不良的状态,专门指学生假期结束开学之始出现的一系列非器质性的病态症状。

如果孩子出现了“开学综合征”的表现,家长需要耐心听孩子的诉说,找到原因,避免急于批评纠正,或者贴上“厌学”“装病”等标签,应该去了解背后的原因,尝试去理解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上学:是因为同学关系没有处理好?还是不喜欢某个老师?抑或学业压力太大?

如果家长感到困惑和无助,可以向专业心理机构寻求专业帮助,评估严重程度,适当配合心理咨询或治疗,对孩子和家长都有帮助。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