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健康意识也逐步提高,很多人会定期去医院做体检。因为大多数人都不是学医的,打开体检报告的紧张程度,真犹如查高考成绩。尤其是脑部体检。
俗话说“长寿先养脑,养脑度百岁”,大脑作为神经系统的指挥中心,通过复杂的功能完成思维、记忆、运动和情绪反应,是人体最复杂、最特殊、最重要的器官,它的健康尤为重要,一旦出现问题往往后果较为严重。
所以,很多人做完脑部体检,看到有这些问题描述时,会忍不住害怕,以为这些疾病和症状很严重。其实,脑部体检查出的几种问题是不需要特殊治疗的,也不需要进行特殊的照顾。
第一种:腔隙性脑梗
提前脑梗,很多人都会和致死、致残相联系起来。其实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大脑半球小血管闭塞性脑血管疾病。梗死面积一般较小,其病变范围为2-20mm,其中以2-4mm者最为多见。
体检发现的腔隙性脑梗死,也被称为“无症状性脑血管病”,是脑梗死里面症状较轻的一种类型,约占脑梗死的20%-30%。
大多数患者是在体检时,无意之间发现的,比如做头部CT或脑部核磁,显示颅内有几个点状的缺血灶,平常也没有出现任何症状,并不需要住院治疗。
但是,如果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房颤等危险因素,或者出现了脑梗相关症状,那就需要去及早就医了。
第二种:老年性的脑萎缩
有的老人在体检做脑CT检查后,结果发现了脑萎缩,不知该怎么办。有的人还会担心由此发展为老年痴呆。脑萎缩是脑组织衰老的表现之一,是一种体征,而不是疾病。特别是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经过CT检查后发现脑萎缩的老人越来越多。
脑萎缩就是脑组织体积缩小,可分为生理性脑萎缩和病理性脑萎缩两类。生理性脑萎缩,是老年人常见的生理疾病之一,是衰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没有药物或治疗方案可以根治,出现生理性脑萎缩后,不用太担心,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即可。
第三种:脑白质疏松
脑白质疏松是因为衰老或其他原因,导致大脑当中白质的完整性降低和体积减小的现象,会引起认知障碍,步态障碍,尿失禁,抑郁症等。
随着年龄的增大,出现脑白质疏松是正常的反应,平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还有注意可能增加脑白质疏松的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高胆固醇血症。
第四种:脑软化灶
脑软化灶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脑细胞损伤,脑组织坏死,坏死脑组织随时间进度而液化、吸收,最后局部被脑脊液充填,形成的囊性病灶。
脑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是不可再生的,一旦坏死,不可恢复,所以,软化灶形成后,局部神经元便永久丧失。那么,软化灶对于人体的影响就主要看发生的部位了,在一些功能区,就会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受损的表现,并且,这些表现在受损的当时就会表现出来,而后逐渐恢复,有些完全康复,不留后遗症,而严重的不能完全恢复,会遗留一些症状。
如果,软化灶发生在一些非功能区,急性期过后,即使留有软化灶,也不会有明显的症状。
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软化灶一旦出现,是消失不了的,大多数是不需要临床处理的,也就是说不需要专门针对软化灶进行用药或手术。只需要治疗原有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做好这几个习惯,养护好大脑
大脑也是有“保质期”的。《美国医学会杂志》曾经刊文指出:人的大脑30岁左右开始衰老,40岁左右脑功能开始减退,60岁以后每年以15%的速度萎缩,大脑总容量每年会下降约0.2%;到了65岁,大约15%的人会患上老年痴呆,80岁以上,老年痴呆的发病率超过30%。平时,人们可以从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积极干预,去养护我们的大脑。
好习惯1:多用脑
大脑是一个“不用则废”的器官,对于一些老年人而言,可以多看书看报、做一些益智类的游戏、记忆训练等,或是通过学习新技能来促进大脑的思考。
好习惯2:多运动
例如慢跑、散步、骑车等等,研究发现,有氧运动能够为大脑提供更多的血液,有利于保持大脑认知功能的活跃度,减缓记忆力衰退。
好习惯3:多参与社交
社交活跃可以促进语言交流和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联系,增加认知储备,降低痴呆风险。另外,运动还可以延缓轻度痴呆患者的认知衰退。
好习惯4:多吃健脑食物
地中海饮食、DASH饮食和MIND饮食(地中海饮食和DASH饮食的结合)可以降低痴呆的风险,还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
DASH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低脂(或脱脂奶制品、全谷物、鱼、豆类和坚果。少吃食盐、含糖饮料和加工肉,用水果来代替甜品。
地中海饮食:多食全谷物、水果、蔬菜、豆类、坚果、橄榄油,每周吃几次鱼类和家禽等,少吃甜品和红肉。
好习惯5:偶尔发呆
研究发现,发呆可以让我们绷紧的大脑神经得到积极的休息,压力是堆积在大脑的“毒素”,保养脑力就得缓解压力,长期处于高压之下会使大脑释放出自由基和压力激素等有害脑细胞的物质。
所以要学会调节情绪,可以采取发呆、冥想、听音乐等让身体放松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