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睡眠质量的三个标准
时长
达标的睡眠必须时间充足,但不能过量。不同年龄的人对睡眠时间的需求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每天睡眠时间:新生儿平均不少于20小时,婴幼儿平均约15小时,学龄儿童平均约10小时,成年人平均约8小时,老年人平均5~6小时。研究表明,和每天只睡4小时的成年人相比,每天睡7小时以上的成人血液中流感抗体更高,免疫力更强。
规律性
如果说时间充足是睡眠的第一要求,那么规律性则是第二要求。即使每天凌晨两三点才入睡,上午10点后才起来,只要有固定规律,就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伤害。但如果每天入睡和起床时间不规律,则会打乱生物钟,导致内分泌失调,睡眠质量断崖式下降。
整体质量
如果上床后半小时内能入睡,且能进入深度睡眠,睡足7小时以上,中途很少醒来,也不易惊醒,则算是睡眠质量高。早上起床时是否疲惫,是否喜欢赖床,白天精力是否充沛,都是判断睡眠质量的重要标准。
按时上床
尽量把把睡眠能量储备好,放到晚上用,不随意补觉,以免打乱睡眠的规律。
按时起床
不管晚上几点睡觉,哪怕是到了凌晨才睡,早上都要在预先设置的固定时间起床。
脑袋放空
压力过大会导致失眠或多梦,有时睡醒一觉甚至比熬夜还要累,虽然压力会有,但睡觉的时候就先把问题放放,可以通过冥想、放松运动让大脑保持放空状态,睡醒一觉才能元气满满的去解决问题。
打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环境是影响睡眠质量的一大重要因素,例如居室内的光照、温度、空气质量,甚至是床铺的软硬程度都会对睡眠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前期装修时间就应结合室内外环境打造一个适宜休息的居室环境。例如对抗室外噪音可安装隔音的双层玻璃;对抗夜间室外光污染可安装遮光窗帘;想要提升室内空气质量,可以借助空气净化器、加湿器以及空调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