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以为它是老年病,其实可能早就盯上了你

刘洪医生 发布于2023-07-31 10:38 阅读量303

本文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Vmm79jFQF95Ce-_kO0DK6w

刚吃过饭,却又返回厨房做菜;找不到回家的路,一遍一遍在门口徘徊;从忘事、认错人开始,到记不得朝夕相处的亲人……

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是每一个儿女都不希望发生在父母身上的病症,却越来越多地介入了我们的生活。



图片发自160App



《2015年全球阿尔茨海默症报告》显示,到2050年,全球各地患老年痴呆症的人数,将从当前的4700万人增加两倍多,达到1.32亿人。

仅2015年一年,就有约1000万老年痴呆症新增病例,相当于每分钟约19人罹患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绝不是年老才会找上门的病,年轻时的预防很关键,每个人都该遵守这份一生都需要的“防老痴计划”。

胎儿期:孕妇绝不能乱补


图片发自160App



研究结论:若婴儿头围过小(男婴小于30.21厘米;女婴小于29.74厘米),其年老后患老年痴呆的风险为正常婴儿的1.4倍。

孕妇要注意合理补充营养,否则就会影响胎儿脑部神经的发育,从而对其今后的认知功能产生影响。

如果胎盘是土地,妈妈摄入的营养就是肥料,只有肥料充足且被土地吸收了,土地才能为胎儿提供足够的养料。

孕妇滥补不行,不补也不行。最科学的办法是保证每天摄入含足够蛋白质、维生素等的食品,注意营养的均衡,但不用刻意大补,吃各种保健品。

定期进行孕检,保证标准的体重增长。个别女性由于担心身材,孕期还限制饮食的极端行为万万要不得。

目前,高龄产妇带来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但过早生育也会给孩子带来风险。研究显示,妈妈在20岁前生下的孩子,得老年痴呆的风险是21~34岁的2.76倍

青少年期:每天喝杯牛奶




图片发自160App



研究结论:每天喝牛奶的人,认知损害风险是不喝牛奶者的64%;接受过大学、高中教育的人,患老年痴呆的风险为未接受者的35%、67%。

出生时的不良因素不一定会导致痴呆,出生后的教育,以及父亲的职业、家庭环境等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智力发育。

接受教育就如同给你的“智力银行”存钱,存得越多,使用越频繁,应对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反之,智力存储低的话,人到老年,神经系统的一点损害可能就会导致痴呆。

除了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营养。青春期大脑才完成发育,这个时候一定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但这并不是鼓励滥补,而是科学饮食,均衡营养,每天喝杯牛奶更是关键。

壮年期:防慢性病、心理病




图片发自160App

研究结论:脑血管病患者患老年痴呆的风险是无脑血管病者的1.85倍,肥胖者是不肥胖者的1.5倍,糖尿病患者是无糖尿病者的1.41倍。

血管相关因素影响老年痴呆的具体机理还不清楚,但两者的关联性明显。拿血管性因素来讲,临床上,50%以上的老年痴呆患者同时伴有血管问题。

因此,壮年期要特别重视预防慢性病,不要仗着年轻,过着“晚上不睡,白天不起”的颠倒生活,或是趁着年富力强,非要拼出个事业高峰。

切忌饮食上“早上应对,中午对付,晚上享受”,以及久坐不动。

在保证少熬夜,少吃高油高脂性食物之外,还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因为抑郁也可能是老年痴呆的风险因素之一。

美国已有研究显示,长期抑郁引发的精神压力会导致人体分泌过多的皮质醇激素,最终导致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增高。

中老年期:走出去、多动脑




图片发自160App



研究结论:智力活动、休闲活动、读书写字、养花种草等均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退休后,社交活动骤然减少,如果自己再不走出去,麻烦就来了。社交活动会对人体的脑部产生刺激,能够很好地预防老年痴呆。

除了多参与社交活动之外,预防老年痴呆,一定要多用脑,看书、练书法、养花,甚至是打麻将等娱乐活动都会有一定的效果。中老年朋友还可以陪着孙子孙女一块学习,动动脑。

特别要注意,老人不能整天坐在家里看电视。有研究结果显示,每多看一小时电视,今后患老年痴呆症的几率要比不爱看电视的人高出1.3倍。


图片发自160App




图片发自160App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