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垮一群中年人,也许只需要一个家长群

李晓燕医生 发布于2023-07-07 16:30 阅读量137

本文转载自重庆临江门医院精神心理

天下苦家长群久矣。
不久前,江苏一位爸爸,大声地喊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

他的矛头直指 “家长代替老师批改孩子作业”现象:

你们上课不用心教,下课叫我帮忙批改作业,那你们干什么?

我批改孩子的作业,改完作业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你辛苦了,到底是谁辛苦?!

与此事相关的微博话题 #压垮成年人只需要一个家长群# 创造了7.2亿阅读量,引发了8万多条的微博讨论。

话题底下全都是家长们血泪经历,平时敢怒不敢言的他们,终于遇到了情绪释放的出口。

01.

家长群是怎样变成“压力群”的?

不可否认,家长群建立时的初衷是非常好的。
把家长和老师拉进同一个群里,可以增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毕竟儿童教育问题,从来都不是学校或家庭单方面可以解决的
但在实践操作中,家长群却逐渐变了味:

从幼儿园开始,家长就被要求做黑板报、ppt演讲、做手工、录视频……

到头来交给孩子完成的任务,反倒成为了每个人家长下班后的“课后作业”。

家长也是人,一天也只有24个小时,刨去吃饭睡觉、上班、看娃写作业,留给自己的时间也许只能以分钟计算。
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永无止息,想一想都已经让人感觉呼吸困难了。
但这也不能完全怪老师,有的家长认为负担太重,但也有家长却在暗中发力,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当家长群的“发令枪”一响,在这场超长马拉松里,只要看见别人带着孩子在前狂奔,自己就根本不敢慢跑。

02.

命运共同体——

家长群里的父母与孩子

每次老师在家长群里表扬或批评孩子时,许多家长也会不由自主地感到骄傲或羞愧。
甚至部分家长可能表现的,比孩子还要更加情绪激动。
他们的情绪似乎总是被家长群动态牢牢牵制着,充满了紧张与焦虑。
这种巨大的牵制背后,其实源自于一种无意识的「过度卷入」。
在卷入的过程中,家长们往往会不自觉地进入到一个孩童的世界去面对成人的问题。
从而导致角色错位,引发一系列矛盾。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源自于家长与孩子的「共生幻想」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少需要经历两次分离:

一次是生理上的分离;

另一次是心理上的分离。
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是拒绝分离的,因为他们不愿意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在家长群里,父母和孩子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所以,当看到老师表扬或批评孩子时,他们会觉得老师在说的就是自己,从而产生骄傲或羞耻的感觉。
长此以往,老师、父母和孩子的角色便开始发生错位,变得越来越混乱。
更糟糕的是,原本应该作为主角的孩子,却被动地成为了服从老师权威、满足父母需求的载体,彻底丧失了主观能动性。
在这样一种错位的关系中,矛盾自然就产生了。

03.

把主体角色归还给孩子

不得不说,不论是辅导作业还是兼顾群消息,家长们心里是有怨气的。
因为教与学,有关学校的事,是老师和孩子的事。可现在家长却承受的太多。
尤其是对于全职父母来说,这看似简单的回复消息以及辅导作业,往往也并不算是轻松的事情。
正所谓拿起工作,陪伴不了孩子;放下工作,又养不起孩子。
因此,家长们无需过多的逼迫自己以及过度的投入,这样反而会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只有把主体角色归还给孩子,把获取真实体验的权利归还给孩子,不作变相夸大,也不做刻意剥夺。
家长群的建立初衷只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帮助孩子,而不是互相攀比和制造焦虑。
我们应当看见并接纳孩子真实的样子,承认Ta的不足,同时也肯定Ta的优点。
最后,还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情绪状态,谨防孩子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只有在维持好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才能让孩子茁壮的成长。


“精神心理健康

咨询预约通道”



精神心理疾病发现后一定要及时寻找专业医院进行诊疗,以免错过最佳看诊时间。


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咨询:

1、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行咨询;

2、直接拨打热线咨询电话:023-63838120;

3、如需预约,请点击 “预约挂号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私信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及删除处理。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