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地乾坤始渐肃,鹰隼捕鸟稷乃登。冷热交换试拳脚,一场秋雨一场寒。
处暑释义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斗指戊(西南方);太阳黄经达150°;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含有躲藏、终止之意,“处暑”表示炎热暑天即将结束,气温将逐渐下降。
处暑养生知识
滋阴润燥巧护肺
01 中医学里面有一句话叫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进入秋季,气候逐渐干燥,人体水分流失多,燥胜则干,而燥气最易伤肺,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而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所以要多食滋阴润燥、疏风平肝的食物,如苹果、雪梨、大枣、百合、菊花、红薯、核桃、粟子等;还可以将这些食材做成汤、粥类食谱,如银耳秋梨粥、百合莲子汤等。
处暑虽到,但仍处短期回热天气(秋老虎)期内,—般在公历8月~9月之间。每年秋老虎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处暑是一年当中,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要注意防“秋燥”。处暑的民俗活动很多,如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药茶、拜土地公等。
秋后养生重在收
02 《素问·六节脏象论》里讲:“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就说明了,调养的重点在排寒、补阳,将补好的阳气收纳进身体、不泄露。而“酸”具有收敛、止涩之功,秋季多吃些酸味食物可以补肝气,还可收敛肺气。如醋泡姜、醋泡黑豆、喝酸梅汤等等可将阳气“收敛”到体内,静养肾阴、解油腻。还有早睡早起护阳气,由于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日常起居也要作相应的调整。注意保暖御寒气,如果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适应,很容易引发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可以在早晚出门时艾灸、敷贴肚脐、关节处,是很好的护阳法。
户外运动同频道
03 秋意渐浓,正是人们游郊赏景的好时节,也是运动的好时期。可根据个人的体质,可以做些扩胸运动,伸开双臂,尽量扩张自己的胸部,然后在腹部的带动下来呼吸;做些有氧运动,如步行、做操、慢跑、郊游、打太极、练练八段锦等能有效促进心肺功能;还可以大笑宣肺,在众多的养肺方法中,“笑”是最“便宜”的且有效的一种,因可以清理呼吸道,扩大肺活量。当然,在运动时要注意不要剧烈,做好准备活动,避免伤筋。
按摩健肺有奇招
迎香穴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开窍于鼻,迎香穴有宣利鼻窍之功,可治疗鼻咽干燥、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本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有热感后,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60次左右,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次,每天早晚各做1~2组。
肺腧穴 归属足太阳膀胱经,具有清热止咳、宣肺平喘作用。位于脊柱区,从第7颈椎往下数到第3个椎体,后正中线旁开1.5寸。每晚临睡前端坐椅子上,两膝自然分开,双手放在大腿上,头正目闭,全身放松。吸气于胸中,两手握成空心拳,轻敲背部肺腧穴数十下,同时用手掌在背部两侧由下至上轻拍,持续约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