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不如一刮

展威医生 发布于2024-03-26 17:48 阅读量3597

本文由展威原创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归大地,阳气升发,冰雪消融,蛰虫苏醒,自然界生机勃勃,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此时,人体内的许多器官蓄积内热散发出来以后,就会出现春燥,从而诱发诸多不适。

普通感冒: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颈后最高隆起骨骼的下方凹陷处(第7颈椎棘突下的凹陷处),低头时更明显。方法:从上向下刮拭,一般每次5~10分钟,以颈后部感觉发热为宜。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腰痛:手部+后背+小腿后侧委中---承山

方法:1.在后腰处先涂刮痧油,然后从上向下缓慢刮拭脊柱两侧。2.腰在手上的反射区在手背正中间,可先涂少许刮痧油,再沿手腕到中指指尖缓慢刮拭。3.在小腿后侧正中线涂抹刮痧油,自上到下进行刮动,皮肤潮红为度,一般10---20次即可。边刮边寻找有疼痛、结节、肌肉紧张僵硬的区域,每次刮拭15~30分钟即可。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乳腺结节:梳双乳

方法:涂少许润肤乳,然后将刮板与胸部保持45度角,从乳房下方的乳根部位缓缓刮向乳头方向,力度柔和,以感觉舒适为宜,每次5~10分钟即可。提示:乳头乳晕及乳部不明原因肿块禁刮。

肠胃不好:刮天枢

天枢穴:位于脐旁两寸。普通腹泻:普通轻微腹泻者可用刮板逆时针揉按天枢穴,或点揉中脘穴(脐上4寸)。便秘:用刮板顺时针方向揉动天枢穴,令腹内有热感为宜。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眼睛干涩:刮眼眶

方法:眼睛疲劳时,可用刮板逐一点揉眼周的睛明穴(内眼角)、攒竹穴(眉头)、鱼腰穴(眉毛中间)、太阳穴(外眼角),每个穴位1~2分钟。也可以用刮板直接轮刮眼眶,起到舒缓疲劳、明目的功效。

精神不振:百会穴+太阳穴百会穴:在头顶正中,当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太阳穴:位于头部,当眉稍与目外眦之间,向外约一横指。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方法:第一,用刮痧板由前发际从前向后梳10--20下。第二,由头正中间百会穴四周向各个方向刮动10--20下,使头皮发热为度,力量适中,放松整个头部。可使头脑清醒,提高记忆力。提示:没事就刮一刮或揉一揉,但力度要轻。

颈肩疼痛:风池穴+肩井穴风池穴:(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处)在头枕后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头一低脑后的两个坑就是这个穴位。肩井穴: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最高处。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方法:自风池---肩井贴着皮肤刮,一直然后沿着肩膀的方向,由里向外刮,有肉的地方三十下,没肉的地方就二十下。提示:用手腕调整角度,前臂做移动,带动刮痧板刮拭。

补血养肝:血海穴+三阴交血海穴:屈膝,用掌心盖住膝盖骨,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肉最多的地方。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踝关节上4指。方法:由下肢内侧血海穴一直刮至三阴交穴,由上至下,中间不宜停顿,一次刮完,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形成为止。常刮三阴交能够起到补血养肝的目的。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春季实火:

太冲穴+行间穴症状:牙龈疼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口渴欲饮、烦躁易怒、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行间穴:在足背侧,第一、二趾间。内庭穴:在足背侧,第2、3趾间。方法:1.刮痧时用刮痧板的钝角处,先点按行间穴、内庭穴各1—2分钟。2.局部涂刮痧油,然后从下往上刮,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力道可以大一点,刮至出痧或刮50下即可。

春季虚火:

背五条症状:面色潮红、口渴不欲饮、干咳少痰、低热、舌红少苔、五心烦热方法:要刮背五条(督脉,膀胱经第一道线和第二到线),即是背部正中间的督脉、督脉旁开1.5寸,即2横指的膀胱经第一侧线、督脉旁开3寸,即四横指的膀胱经第二侧线

注意:动作要轻但要有渗透力,自上而下每道线刮20下左右。如何从痧像辨别疾病的性质呢?请听我细细道来:痧色鲜艳:如果红色不是很深,说明体内有风寒的表现,这也是最正常的颜色。痧呈紫红色、暗红色:这种情况多表明体内有湿热。痧为紫黑色:说明体内瘀滞比较严重。

每次刮痧以后:

(1)要喝点热水,促进体内毒素排出。

  (2)2个小时内不碰冷水,不吃生冷食物。

(3)4个小时不洗澡。

(4)痧像一般5--7天消退,可以再行第二次刮痧。

刮痧禁禁刮人群:

1、颈部两侧不能刮因为,胸锁乳突肌的中部分布有颈动脉窦,颈动脉窦属于压力感受器,如果给予刺激,会引发血压骤降,让人眼前发黑、头晕目眩。刮痧时要避开颈部两侧区域,推拿按摩也是如此。

2、禁忌人群不能刮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年老体弱、皮肤过敏、白血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症、癌症、皮肤炎,或皮肤上有伤口、疤痕的人,以及孕妇、女性处于月经期,都不适合刮痧。

刮痧小技巧

1、手拿刮板,刮板前进的方向跟皮肤的角度成45°或者更小,越平刮起来越舒服,不要去铲。

2、很多人认为刮痧刮痧一定要刮出痧来,出痧越多越好,这是不正确的。人在感冒、发烧、疲劳的时候刮痧容易出痧,健康的人不太容易出痧,只是皮肤潮红。

3、刮痧不能来回刮,而是要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应单方向刮拭,尽可能拉长刮拭距离。这样是顺着动脉血液循环的方向刮,才能促进血液循环。

4、每次刮3~5个部位为宜,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半小时。

5、力道不同也会产生不同效果,轻刺激是“补”,强刺激是“泻”,一般人不知自己体质是实是虚,拿捏不准该补该泻,就保持力道平均,这叫“平补平泻”。第一次刮完等3~5天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

6、刮痧之后要选择温通发汗类饮食,且不宜受风,一小时内不建议洗澡。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