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足癣、脱发、皮炎等 12 种常见皮肤病诊疗大盘点!

陈勇健医生 发布于2024-09-01 00:16 阅读量89

本文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gUBJ571F2Ngql_uZ6aQbdA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保护我们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和感染。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环境、营养等,皮肤也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皮肤问题不仅影响外貌,还可能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文梳理了皮肤科常见的12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用药,希望能够帮助临床医生的诊疗。



痤疮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的、多因素的炎症性皮肤病,可导致炎症后色素沉着和永久性瘢痕。



痤疮的治疗其实不难,主要分为:修复皮肤屏障及药物治疗(包括外用药+口服药)

修复皮肤屏障修护皮肤屏障是皮肤病防治中的重要环节,甚至成为许多疾病的基础治疗手段。在去除诱因后,可以通过使用功效型护肤品,以及调Q激光、射频等光电类项目来进行修复;

口服药主要是异维A酸,这是治疗痤疮的一线用药。外用药主要包括:过氧化苯甲酰(BPO)、外用维甲酸类药物(阿达帕林、他扎罗汀、曲法罗汀)、外用的抗生素(如红霉素)等。



雄激素性脱发



据最新的《中国人头皮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脱发人数已超2.5亿,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脱发。其中30岁前脱发的比例达84%,较上一代人的脱发年龄提前了20年,脱发日趋年轻化。雄激素性秃发是最为多见的脱发类型



目前雄激素性脱发的治疗主要有3种药:非那雄胺、米诺地尔、螺内酯。 1mg/片的非那雄胺能促进头发生长并防止继续脱发,但仅适用于男性,一般口服3个月毛发脱落减少,若疗效尚可,建议维持治疗,但若治疗1年后仍无明显疗效,则建议停药。外用米诺地尔是最常用且有效的药物之一,有2%、5%两种浓度,平均起效时间为12周,用药时间推荐半年至1年以上,有效率可达50%~85%,轻中度患者疗效更好。主要注意的是,使用米诺地尔后会出现狂脱期,即部分头发同时进入休止期而引起暂时性脱发,8周左右开始缓解,建议持续用药。螺内酯适用于部分女性雄激素脱发的患者,可减少肾上腺产生睾酮,同时对DHT与雄激素受体的结合有轻微的竞争作用。用法为40~200 mg/次,至少服用1年才会有效果。


足癣



足癣是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皮肤癣菌感染所引起的足部浅表皮肤真菌感染。表现为足趾间、足底、足侧缘等部位出现水疱、脱屑等表现,并伴有瘙痒感,病情严重者可出现糜烂、渗液并继发细菌感染。足癣是一种慢性感染,真菌寄生角质层中生长繁殖,代谢周期为28天左右,因此,用药时间一定要坚持四周以上才可彻底杀灭真菌,否则易复发。另外,需要注意药物涂布均匀并全覆盖病灶,坚持每天用药1-2次。



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外用抗真菌药物很多,比如益康唑、咪康唑、酮康唑、联苯苄唑、舍他康唑、特比萘芬、阿莫罗芬、环吡酮胺等。糖皮质激素可通过抑制细胞因子和减轻局部炎症来控制瘙痒,常用的外用糖皮质激素有丙酸氟替卡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待瘙痒控制后,即可停用糖皮质激素,再继续外用抗真菌药物。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发生于婴儿和成人中的慢性、复发性且通常程度较轻的皮炎。其严重程度可能各不相同,患者可为极轻度的无症状性头皮鳞屑头皮屑,也可表现为更广泛的受累。目前的研究认为脂溢性皮炎的发病主要与马拉色菌感染、脂质代谢、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皮肤屏障受损等有关。脂溢性皮炎有两个发病率高峰:2周龄到12月龄的婴儿以及青春期和成人期


脂溢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可分为非炎症性和炎症性。(1)非炎症性表现为头皮轻重不等的小片灰白色糠秕状脱屑,没有明显的红斑或刺激反应
(2)炎症性表现为油腻性鳞屑性斑片,基底潮红。以后逐渐扩展、融合成边界清楚的地图状大斑片,严重者累及大部分皮肤,覆有油腻性厚痂,可有渗出,伴有腥臭味。

治疗:现有治疗包括外用抗真菌药(如酮康唑、二硫化硒)、局部用抗炎药(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几种具有非特异性抗微生物、抗炎或角质剥脱特性(水杨酸)的外用药物。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指皮肤直接接触某物质后引起的任何皮炎。这种皮炎可以是变应性的或刺激引起的;后者占接触性皮炎病例的80%。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contactdermatitis,ACD)是变应原诱导了免疫反应,而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rritantcontactdermatitis,ICD)是触发物质本身直接损伤了皮肤。

ACD通常表现为变应原接触部位皮肤出现边界清楚的湿疹性皮疹,并伴剧烈瘙痒。


图为化妆品引起的接触性皮炎

ICD是最常见的接触性皮炎类型。病因是接触到能够引起皮肤物理性、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的物质。常见的刺激物包括水和长期湿作业、肥皂和清洁剂、漂白剂、溶剂、酸和碱、植物某部位、纸以及灰尘或泥土。急性ICD可表现为红斑、水肿、水疱和大疱,以及渗出。

慢性ICD的主要表现则是苔藓样变、角化过度和皲裂。轻度刺激可产生红斑、干燥和皮肤皲裂。患者可伴有瘙痒和疼痛。


急性ICD

慢性ICD

治疗:首先需要远离变应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若因工作等需要仍需要继续接触则应该做好保护措施例如戴手套等。外用药通常可以选择外用皮质类固醇和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若患者瘙痒难耐至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影响生活,可以选择镇静类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或羟嗪)减轻瘙痒。湿敷料可以限制患者抓挠皮肤,并且更能舒缓皮肤、补充水分及止痒,因此也可以选择湿敷料(如炉甘石)湿敷。


钱币状湿疹


钱币状湿疹也称盘状湿疹或钱币状皮炎,是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特征为多发性瘙痒性硬币状湿疹性皮损,累及四肢,有时也可累及躯干特发性钱币状湿疹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涉及多种致病因素,包括干燥病和皮脂产生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定植、金属接触性过敏、酗酒、非乳糜泻性麸质过敏,以及环境气源性致敏原过敏,如白色假丝酵母菌(Candidaalbicans)或屋尘螨。



治疗:强效或超强效外用皮质类固醇是钱币状湿疹的一线治疗药物。外用皮质类固醇一日1次或2次,持续使用2-4周或用至皮损消退。封包疗法可增强皮质类固醇渗透到皮肤内,从而见效更快

严重或难治性疾病可以选择窄谱紫外线B段(narrowbandultravioletB,NBUVB)治疗。一般需要一周治疗2—3次、共10—30次才能观察到疗效。如果在30次治疗后仍无效果,那就应停止治疗。

光照疗法无效的难治性患者可选择全身性免疫抑制剂(例如全身性皮质类固醇、甲氨蝶呤、环孢素)或生物免疫调节剂

头癣


头癣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儿童最有可能发病,特别是青春期前的儿童。头癣通过头皮接触致病性皮肤癣菌而致病。真菌的感染途径包括直接接触感染者或动物,或接触受污染的物品,如梳子、头刷或帽子。根据致病菌和宿主反应分为白癣、黑点癣、黄癣及脓癣;根据临床表现是否存在炎症反应分为非炎症性头癣和炎症性头癣

鳞屑性脱发性斑块

脓癣

治疗:当我们疑诊患者为头癣时,建议首先就要开始采取抗真菌治疗,而不是等待培养结果后才开始治疗,因为延迟治疗可能会增高疾病进展、永久性脱发和疾病传播的风险。首先推荐口服抗真菌药物,因为抗真菌药疗效非常有限,因为外用治疗不能充分渗透毛囊,而且可能遗漏亚临床感染部位。

头癣的全身性抗真菌治疗包括:灰黄霉素、特比萘芬、氟康唑或伊曲康唑。

单纯疱疹


全世界范围内约有66%的人口存在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simplexvirustype1,HSV-1)感染。一般通过密切接触期间具有感染性的口腔分泌物实现人际传播。单纯疱疹病毒常见的另一种类型HSV-2通常见于生殖器疱疹



初次感染后,HSV-1在感觉神经节中引起慢性感染,并可在黏膜和皮肤上再激活。感染通常无症状,但也可导致各种症状和体征。这些包括复发性口腔口周病变(“冷疮”)皮肤和黏膜病变(包括生殖器病变)、眼部感染(如,疱疹性角膜炎)以及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脑炎和累及多个器官的新生儿疾病)



治疗早期抗病毒治疗能使病灶更快愈合、减轻疼痛并缩短发热时间。抗病毒药物可以选择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伐昔洛韦。


荨麻疹


荨麻疹(有时称为风团或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病,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20%。典型的荨麻疹皮损为剧烈瘙痒的红色斑块。荨麻疹可表现为风团伴或不伴有血管性水肿

风团是瘙痒性、粉红色或苍白的浅表真皮肿胀,其周围有红晕。单个风团在24h内快速地出现、消退。血管性水肿常发生于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或黏膜下组织。受累的部位颜色正常或呈淡粉色,自觉疼痛而非瘙痒,边界更模糊,通常持续2~3天。



根据发病时间,可以将荨麻疹分为慢性荨麻疹(病程持续6周或以上)和急性荨麻疹病程不足6周)。

治疗:新发荨麻疹(伴或不伴血管性水肿)初始治疗的重点应为短期缓解瘙痒和血管性水肿(如果存在)。首先,如果怀疑任何诱因,则应明确和避免诱因。怀疑药物引起的,应回避可疑药物和/或更换其他种类药物。大约2/3的新发荨麻疹病例呈自限性,会自行缓解。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国内外的指南均推荐新型第二代H1抗组胺药作为荨麻疹的一线治疗用药。第二代抗组胺药的镇静作用很弱、基本没有抗胆碱能作用、药物产生的副作用也更少。第二代H1抗组胺药包括: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等。2021年最新发表的国际指南中奥马珠单抗被作为二线治疗方案,必要时可以增加奥马珠单抗的剂量或者缩短给药间隔。


玫瑰糠疹


玫瑰糠疹(pityriasisrosea,PR)是一种急性自限性发疹性皮肤疾病,特征为在躯干和四肢近端出现椭圆形、轻微发炎的鳞屑性丘疹在50%—90%的病例中,皮疹的萌发始于“前驱斑”或者“母斑”,“母斑”为单个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粉红色或鲑鱼色的皮损,位于胸部、颈部或背部。前驱斑的直径通常为2—5cm。皮损很快脱屑,而且从皮损中心开始消退,留下游离缘朝向中心的卷烟纸样鳞屑。临床上常描述为“领圈状”鳞屑

治疗:玫瑰糠疹通常在2~3个月内自发消退,传染的可能性较低,且大多数患者不会复发。若患者瘙痒难耐,可以选择外用糖皮质激素涂于瘙痒区域,一日2—3次,持续2-3周。对于一些重度患者,可以考虑口服阿昔洛韦紫外线(ultraviolet,UV)照射,一些证据表明它们可加快临床改善。


毛囊炎‍


毛囊炎系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所引起的化脓性炎症皮损初起为粟粒大小的红色毛囊性丘疹,随后顶部化脓形成小脓疱,周围有炎性红晕。皮疹散在发生互补融合好发部位为多毛部位,如小腿、外阴、头皮及四肢其他部位。需注意在面部时,需要与痤疮和玫瑰痤疮相鉴别。



治疗:一般局部使用抗真菌药物即可,可用2.5%碘酊,或莫匹罗星软膏、环丙沙星软膏等。对于皮损广泛者,可以根据病情适当选择系统性使用磺胺或其他敏感抗生素。

痱子


痱子是指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出汗过多且蒸发不畅致汗孔堵塞,汗孔破裂,汗液外渗溢出渗入周围组织引起的浅表性炎症反应

痱子好发于胸腹、头颈和手背等部位,特别是爱哭的小孩、产妇、身体肥胖者、高温作业人员和不爱清洁皮肤的人最容易发生。


晶痱是汗液在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溢出所致。红痱为表皮较深处汗管堵塞所致,夏季多见,急性发病,基本损害为针头大小的丘疹或丘疱疹,周围绕以红晕,皮疹成批出现,自觉有轻微烧灼及刺痛感。脓痱系红痱顶端出现针头大小浅表小脓疱,脓疱内常无菌。

治疗:建议患者常用温水清洁患处,并保持干燥。另可用痱子粉或炉甘石洗剂。如有继发感染可适当使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  ZuberbierT,AbdulLA,AbuzakoukM,etal.TheinternationaEAACI/GA(2)LEN/EuroGuiDerm/APAAACIguidelineforthedefi-nition,classification,diagnosis,andmanagementofurticaria[J].Allergy,2021:1-33

[2]  LeeSJ,HaEK,JeeHM,etal.Prevalenceandriskfactorsofurti-cariawithafocusonchronicurticariainchildren[J].AllergyAsthmalmmunolRes,2017,9(3):212-219

[3]  UPTIDATE

[4]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研究中心.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8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9,52(1):1-5

[5]  皮肤病性病诊疗指南,第三版

[6]  张凡,李沅鸿,李姝润,任伟,陈燕超.脂溢性皮炎临床诊治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美容,2022,12(10):83-90.DOI:10.19593/j.issn.2095-0721.2022.10.021.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