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陈(化名)是个高跟鞋控,但今天刚穿上美丽的高跟鞋时,就感觉脚底疼的不行,像踩了一根钉子一样。
小陈把脚抬起来一看,脚底竟然长了个蚕豆大小圆锥状的小玩意。摸起来硬硬的,但走起路来像针扎一样,这可把小陈吓坏了,立马打车去了杭州丽都皮肤病医院。
郑振洨主任介绍道:“这是鸡眼,又称为肉疔,是一种常见的足底皮肤病,是由于皮肤长期受到挤压或摩擦而发生局限性、圆锥状、角质增生性的损害。小陈脚上这个很可能和小陈经常穿不合脚的高跟鞋有关。”
鸡眼的不同类型
“鸡眼”的学名叫肉刺,由于皮损边界清楚,大小如针头或蚕豆,颜色呈淡黄或深黄色,周围有透明的淡黄色环,形如鸡眼,所以有了这一形象的名字。
它就像嵌在皮肤上的圆锥形角质增生硬结,顶端凸起,数目不定,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好几个。
而且鸡眼也有“软、硬”之分,其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有差异。
①硬鸡眼,走路疼痛
硬鸡眼好发于足底以及小趾外侧、趾背等骨突出或易受压摩擦处,形状比较小,质地比较硬。
鸡眼的尖端可深达皮肤的乳头层,在站立或行走时,往往因压迫乳头层的感觉神经末稍而引起剧痛,致走路艰难。
②软鸡眼,有臭味
软鸡眼多发生于相互挤压的相邻两个脚趾趾间,形状比较大,质地比较软,会凸出皮肤表面。由于脚趾之间较潮湿,会导致鸡眼因被浸软,变为灰白色,同时还伴有臭味。
鸡眼其实并不只是长在脚上,有部分的患者朋友也会出现在胳膊上,还有手上。
为什么会长鸡眼?6类人需注意!
当某处皮肤频繁受到摩擦,在过度的压力下,该区域的皮肤就会逐渐增厚,发生角质增生性损害,就有可能慢慢形成鸡眼。
//
①长期穿不合脚的鞋子走路的人,尤其是女性,喜欢穿尖头鞋、高跟鞋,脚部受压过大。
②长时间站立的人,像超市售货员、火车乘务员、门卫等。
③像运动强度大的跑步、跨栏等运动员,脚底摩擦比一般人大,长鸡眼的几率也更高。
④骨骼或关节变形的人,像是拇指外翻、扁平足或弓形足等,双脚受力不均,会造成足底某一处受压特别大,也就更容易出现“鸡眼”。
⑤肥胖。体重超标,腿脚处的负担就会加重,脚底的摩擦力就会增多,容易出现鸡眼。
⑥对于年纪大、病程长的糖尿病人,由于下肢血管病变等,会影响局部组织的血液供应,“鸡眼”问题会加重。
这类人则不要自己随意乱抠剪,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避免发展为严重的糖尿病足溃疡和感染,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长了鸡眼怎么办?四招应对!
初期磨除
发生鸡眼初期,只是局部的硬皮增生,这时如果提早处理,可以避免皮下硬块的生成。
建议每晚洗澡将脚浸泡在温水中,约十分钟后,再用浮石磨除厚茧的部分,磨除后可在脚上抹些乳液柔软局部的皮肤。
中期使用鸡眼膏
若是增厚的厚茧部位较深已无法用浮石做表面的处理,但还不会疼痛到影响行走时,建议用鸡眼膏或者鸡眼贴治疗。其中所含的水杨酸具有软化剥落角质的作用。
每隔数天重复一次,直到将尖端挖出为止。
手术治疗
部分人群通过上述的两个方法都无法去除鸡眼,或者鸡眼出现了破损、流脓等异常现象的话,一定要及时去就医检查,采用专业的医疗手段去除鸡眼。
护理措施
1.洗澡时或洗完之后,可以用浮石、指甲锉、毛巾等磨患处,帮助去除坚韧的皮肤。切记不要使用锋利的物体修剪皮肤。穿宽松、柔软的鞋子,鞋内可垫厚软的鞋垫或海绵垫。
2.若鸡眼长在足底,可将鞋垫剪掉相应形状以保护受损部位。
3.保持双脚清洁、干爽,尽量穿棉袜,少穿刺激皮肤的羊毛或合成纤维材质的袜子。当足底有鸡眼时,也可以穿特制的矫形鞋垫来改变足底受力,以达到减轻摩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