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度过了几天晴好天气,本周梅雨天又“卷土重来”,高温高湿的天气给了各种疾病可乘之机,皮肤病更是“兴风作浪”。
每年六七月都是皮肤病的高发季,尤其是进入梅雨季后,降水趋于增多,潮湿闷热的环境下,霉菌等微生物活动最为频繁,细菌类感染引发的脓疱、真菌感染的各种皮肤癣、甲沟炎也易被诱发。
此外,此时的天气还极易滋生螨虫,灰尘中的螨虫易黏附在床单被罩、沙发等物体表面,很容易被我们的皮肤接触到,皮肤被这些虫子叮咬后引起的炎性皮肤病便成为虫咬皮炎,医学上叫丘疹性荨麻疹,易出现红斑丘疹、瘙痒等症状。
王德进专家提醒大家:要警惕“梅雨病”!
1
雨天浑水趟不得
小心病菌找上门
近日,7岁的小朋友豆豆很开心,因为已经很久没下雨的杭州终于下雨了。早上豆豆开心地蹦蹦跳跳去上学,在路上看见一个浅水坑挡住了路,豆豆直接穿着凉鞋趟着水过去了。
结果过两天豆豆就感觉自己的脚总是痒痒的,让妈妈一看脚底出现了脱皮、水疱。
王德进主任解释道:“豆豆这是患了足癣。真菌尤其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浅部真菌最适宜的温度是22℃~28℃。当人体皮肤上有适合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时,就容易发生癣病。
如有些人容易出汗,皮肤容易潮湿,如不及时擦净和保持干燥,容易感染一种真菌而引起花斑癣;穿裤子过紧过厚不透气、长时间坐办公室或开车,容易患股癣;
如穿皮鞋、运动鞋,透气性差、脚部的湿度和温度增高,若再加上机体抵抗力差,就极易发生足癣等癣病,还会通过自身传播而使其他部位也发生皮肤癣病。
//
王德进主任提醒,梅雨季里,要特别注意防潮和除湿。尽量不要穿凉鞋、拖鞋,蹚水坑后要及时洗脚并擦干,保持衣服、鞋袜等干爽、清洁,阴雨天可以把空调开到“除湿”的模式,以保持家里的干燥。
天气好的话,尽量将衣物拿到太阳下晒一晒。糖尿病人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和血糖稳定,因血糖升高时,皮肤组织的糖原含量也升高,给霉菌、细菌和病毒的入侵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加上糖尿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更易发生皮肤感染。
2
小心蚊虫叮咬!
近日有很多被虫咬的患者前来医院就诊。其实最为严重的就是一位女大学生小河:“我睡觉前还好好的,睡醒起来就脖子又疼又痒,还出现糜烂的症状,不知道这是怎么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德进一看,小何的颈部皮肤红斑,上有大小不等水疱、浅黄色糜烂面,还伴局部红肿痛。
“你昨晚睡觉前是不是没关好门、纱窗?”
“对啊,您怎么知道?”
王德进主任告诉小何,他这是遭遇了一种厉害的小虫子——毒隐翅虫,而患上了隐翅虫皮炎。
毒隐翅虫不咬人,但其体内的毒素与人体皮肤接触后会引起隐翅虫皮炎。这种毒素是一种强酸物质,该虫爬行时尾部上翘,末端常有一小滴透亮的液体,即为分泌的毒素。当夏秋季节皮肤裸露时,毒隐翅虫在皮肤上爬行,毒液溢出后沾染皮肤,可造成多处皮肤损害。
轻者仅有局部皮损,重者可出现大面积的糜烂面或浅层的皮肤坏死,可伴有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等一系列全身症状,若继发感染则使病情加重。出现皮损后到痊愈大约需要1-2周,皮损干燥结痂而愈,留有色素沉着或浅表瘢痕。如果及时诊治,可以缩短病程。
//
王德进主任建议,夏天尽量少去多杂草多树木的草丛,夜晚要关好门窗,室内安装纱窗或挂蚊帐,如果“亲密接触”隐翅虫,轻轻吹走或抖落即可,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捏取或拍击。不慎接触毒液后,应第一时间用碱性肥皂水清洗,有症状时及时就医。
3
炎热、潮湿
湿疹来袭
夏季是湿疹的高发季节。这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梅雨季炎热和潮湿的季节特征极易诱发湿疹。再加上,有些患者属于过敏体质,一旦碰到过敏源就容易患上湿疹。湿疹发病时皮损严重,并且使患者感到瘙痒难耐。
王德进主任提醒大家:“对于湿疹这一反复发作的皮肤病,很多患者懒得找医生看,而会自行购药或轻信网络、坊间偏方。对此医生表示,对湿疹自行治疗是不科学的,自己买药吃一吃、抹一抹,有时候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加重病情。比如,药店就有不少标榜治疗湿疹的复方制剂、激素制剂,令人眼花缭乱,患者应注意鉴别,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