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痒!痒!痒!医生我身上痒的寝食难安!我是不是过敏了?
别再抓了!你这是特应性皮炎!
俗话说,痛可忍痒不可忍。有这样一群人,上至刚出生的小宝宝,下到年过半百的老年人,都遭受反复皮肤瘙痒折磨,经常卧枕难眠......
或许,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引起的:特应性皮炎。
临床中,不少人饱受瘙痒、皮损等皮肤问题困扰,而折磨他们的正是被称为皮肤科领域“一号疾病”的特应性皮炎。
10余年来,作为皮肤疾病领域的“一号疾病”特应性皮炎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据数据统计显示,1-7岁年龄段儿童特应性皮炎患病率为12.94%,1岁以下婴儿患病率高达30.48%。那么究竟特应性皮炎是什么?怎么引起的?又怎么治疗呢?
来听听杭州丽都皮肤病医院郑振洨主任医师告诉您。
01
什么是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英文名Atopic Dermatitis,简称AD),又称为“异位性皮炎”“特应性湿疹”,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特应性皮炎与过敏性鼻炎、哮喘,被称为“过敏三姐妹”,是一种系统性疾病。
其临床表现多样,包括皮肤干燥、湿疹样皮损(包括红斑、渗出和结痂、苔藓样变等)以及剧烈瘙痒等等,不同的人表现的严重程度可能不同。
02
特应性皮炎如何自查
1
对称性湿疹超过半年
如果是普通的湿疹,一般不会持续时间太长,因此如果发现自己出现湿疹总也不好,持续6个月以上还没有消退,就要怀疑出现了特应性皮炎。
2
特应性个人史和/或家族史
特应性皮炎的出现与遗传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最好再去问问有血缘关系的家人。如果一个家里有超过两个人有过敏性疾病,那么很可能就是有问题的。
3
检查数据
实验室检查血清总IgE和/或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或一种以上特异性IgE阳性。
(符合以上任意一项即可诊断)
03
中国婴儿特应性皮炎诊断标准(0~1岁):
1
出生两周后发疹
2
与皮疹相对应的瘙痒/易激/睡眠障碍
3
符合以上两条者,加上以下两条中任意一条,即可诊断特应性皮炎:
(1)面颊部和/或头皮和/或四肢伸侧的湿疹样皮损
(2)身体其它任意部位的湿疹样皮损,同时伴有干皮症。
04
什么原因引起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与遗传过敏有关,常伴有皮肤屏障功能缺陷,从而使外界物质更容易刺激皮肤产生瘙痒和炎症。
目前研究显示表皮中丝聚蛋白减少或缺失与皮肤屏障功能缺陷密切相关,另外环境因素、生活方式、过度洗涤、感染原和变应原也与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05
特应性皮炎患者注意事项
患者应该对引起和加重特应性皮炎的因素有足够的认识,其中的要点用最简单的五个字来形容,就是衣、食、住、行、洗。
特应性皮炎的病人往往皮肤比较干燥,比较敏感,所以建议患者应该尽量穿纯棉宽松的衣服。
根据自己检测过敏原的情况,过敏的东西不吃。
特应性皮炎的病人很多存在呼吸道受累,所以建议房屋装修一定要绿色环保健康,避免苯、甲醛对呼吸道产生刺激。家里也不建议养容易致敏的宠物,最好不要铺设地毯,床单被罩争取一星期一换。
最好不要去容易加重症状的场所,比如患者阳光照射以后加重了,就要避光;如果患者春天加重,一定是外界存在某种过敏原,那就注意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少去,装修的家装市场少去等。
要注意不要过度清洗,一天洗一次或隔一天洗一次,用40℃左右的温水,沐浴液使用偏酸性的,洗完后使用润肤露。
06
如何治疗特应性皮炎?
外用药物对瘙痒有效果。局部外用药物主要是外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等。
初治应选用强度足够的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以求在数天内迅速控制炎症,炎症控制后逐渐过渡到中弱效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等非激素药物。
糖皮质激素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多,可使用非激素药物(如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等)长期维持治疗。
但具体用药需要到正规医院进行就诊,根据医生的建议用药。
对于中、重度AD患者应尽早启动系统抗炎治疗,并联合局部外用药、光疗等,以达到快速控制瘙痒等症状的短期目标。
系统治疗药物主要是口服抗组胺药物、传统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JAK抑制剂等。
对于AD最大的瘙痒难题,目前有了更好的治疗方案JAK抑制剂可供选择。JAK抑制剂能够高效地抑制JAK激酶,有效抑制AD的致病因子,快速止痒,强效清损、安全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