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爱去水上乐园,结果脸上长满“小肉粒”!

陈勇健医生 发布于2024-08-31 00:32 阅读量28

本文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gtWmOhhzzE1a9Sb5VuuvQg


炎炎夏日,很多父母趁着暑假带家里的小朋友去水上乐园消暑,但水上乐园和泳池中跟“下饺子”一样鱼龙混杂,稍不注意就容易染上传染病!



传染性软疣是一种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常见皮肤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尤其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夏季是传染性软疣的高发期,尤其是在游泳池、儿童水上乐园等公共场所,儿童更容易受到感染。


什么是传染性软疣?

传染性软疣,老百姓俗称“水瘊子”,是由传染性软疣病毒(MCV)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皮肤病。多见于儿童,是一种常见的、自限性皮肤病。也可发生于成人,多见于性活跃人群和免疫功能低下者。临床表现为一个一个“小粒粒”,没什么感觉,有时会发炎变红,典型损害,中央可见到轻微的凹陷,内有白色的小点(脐凹)。



传染性软疣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也可自体接种或经受病毒污染的衣物用品间接传染,如公共浴室、游泳池、毛巾、浴巾、搓澡巾、衣被等。对于成人也可通过性接触传染。



感染后潜伏期1周~半年发病,传染性软疣可发生在皮肤表面的任何部位,儿童好发于手背、四肢近端、侧躯干及面部,成人经性接触传播者,可见于外生殖器、臀部、下腹部、耻骨部及大腿内侧等。


怎么治疗?

传染性软疣具有自限性,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可在 6~9 个月可以自愈


但由于该病有传染性、可发生自体接种,或是考虑到皮损带来不便及不适等,也可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其主要治疗方法如下:


1、物理治疗:


刮除术:利用刮匙将病灶物理清除,是常用治疗方法之一



冷冻治疗:用 -196 ℃ 的液氮将皮损祛除,需间隔 3~4 周重复进行。


激光治疗:用激光烧灼或击穿疣体。



2. 化学治疗:


斑鳌素:局部外用诱发皮损处炎症反应(形成囊泡),但不推荐用于面部、口周、眼周、黏膜部位及尿布区等闭塞区域。


氢氧化钾:氢氧化钾水溶液是一种胶质溶解剂,可通过渗透和溶解角蛋白破坏皮肤、引起皮损处皮肤发炎或出现溃疡,进而慢慢自愈。


苯酚:液态苯酚或苯酚溶液可对皮肤形成烧灼,精准滴于疣体中央,可使其数日后自行脱落。


疣涂剂:用火棉胶或丙烯酸基质制成的 15%~20% 水杨酸制剂,精确地涂抹于皮损处,每周 1~2 次,可加速皮疹消退,联合聚维酮碘溶液治疗效果更好。


3. 抗病毒治疗:


西多福韦是一种抗病毒药物,治疗传染性软疣有较好的疗效。可用含量为 1%~3% 的软膏或霜剂涂于患处,或采取静脉滴注法治疗,适用于皮疹广泛、常规治疗无效或免疫功能不全、免疫抑制患者。


注意事项

想带小朋友游泳的宝爸宝妈也不用太担心,做好以下措施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传染病的风险哦。

①选择卫生 A 级游泳场所


②佩戴好游泳装备,泳帽和泳镜必备,耳塞(或滴酚甘油滴耳液)和鼻夹视情况而定。


③游泳过程中若发生呛水,要及时采用清洁的水漱口。


④尽量不要使用公共浴巾、毛巾和拖鞋。


⑤游泳结束后及时淋浴,冲掉身上池水中消毒剂的残留。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