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宋朝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描述了一年中的温度顶点——夏季又到了,不知又有多少人无意中受到了炎热的暴击——长出了痱子。小编在这里跟大家聊聊这一夏季常见的皮肤病。
痱子亦称为粟粒疹,是夏季或炎热环境下较为常见的一种浅表性、炎症性的皮肤病。
炎热的环境,剧烈的运动,皮肤毛孔阻塞,都会导致汗液增加。另外,疾病因素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Ⅰ型假醛固酮增多症;药物原因比如使用新斯的明,这些因素也能够使人体代谢速度加快,从而导致汗液的产生量增加。大量的汗液不易蒸发,这就给痱子的生长提供了可趁之机,而这时因为汗液不能及时排出、蒸发,就会堆积在人体的皮肤里,皮肤就会发生炎症。后会出现针尖大小的水疱、丘疹、丘疱疹,这就是痱子。
部分人一想到痱子就与孩子联系在一起,但其实任何人、任何年龄都有发生的可能,婴幼儿、儿童、产妇、肥胖者、体质虚弱者及从事室外体力劳动者最为常见。除了夏季较为多见以外,其他季节也有可能出现。它通常出现在衣服覆盖的身体部位,如背部、腹部、颈部、胸部上方、腹股沟或腋窝处。
虽然统称为痱子,但其族内成员也各有特点。它们分为四种类型,症状也各不相同。白痱,一般为密集多发的针尖至针头大小的小水疱,疱液清亮,水疱周围无红晕,易破;红痱,会发展成密集排列的小丘疹、丘疱疹,周围轻度红晕,常有麻刺感、瘙痒、灼热感;脓痱,丘疹的顶端有针尖大小的脓疱;深痱,出现比较密集、与汗孔一致。
白痱和脓痱
虽然痱子会给生活带来一定的困扰,但因为痱子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情况下,注意通风散热、选穿宽松透气的衣物,离开炎热的环境,并保持身体皮肤干爽,几天后即可自愈。但是如果达到了以上条件,情况几天后没有好转,那么就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可以选用炉甘石洗剂等局部外用药。但如果症状更为严重,比如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发热、脓疱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引起严重的皮肤损伤、甚至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