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看皮肤病为什么要查血?

陈勇健医生 发布于2024-08-29 18:36 阅读量30

本文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ndDFgggs_y4-wfga9o8fug


    在就医的过程中,有些小伙伴常常会问:皮肤病又不是血液病,为什么要查血呢?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其中的原因。

1.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做用药前的选择

    血常规主要检测血液中的细胞部分: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医生通过血常规的检测,可以观察细胞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是皮肤科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


  举例:急性荨麻疹患者,可见白细胞明显升高;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有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三系减少;过敏性紫癜、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通过血小板计数进行鉴别诊断。

  生化检验项目检查内容主要包括肝功、肾功、血脂、电解质和免疫球蛋白、补体等检查。

     通过检查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受到感染,或者拥有免受感染的自我保护能力。


    举例:有些患者使用的药物通过肾脏和肝脏代谢,如果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出现异常,那么医生就会考虑不使用肝脏和肾脏代谢的药物,以免加重患者身体负担。因此,血液检测可以辅助医生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做用药前的选择。


2.明确疾病性质,协助诊断

    皮肤作为我们身体最大的器官,与外界接触广泛,复杂的致病因素往往不能“一目了然”。这时就需要一些血液检测手段帮助医生明确疾病性质,进行协助诊断。


    举例: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dsDNA)等免疫项目检测是皮肤科经常做的一个检验指标,当医生怀疑患者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时,需要进行这类项目的检验明确疾病的性质,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自身免疫性大疱病是好发于老年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天疱疮抗体、类天疱疮抗体等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不仅适用于疾病的血清学诊断,而且对治疗前的疾病活动性评估也是必须的

    许多过敏性疾病如湿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等患者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特异性IgE抗体来查出过敏原,避免接触过敏原,更加高效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即使检查的结果是阴性也有意义,说明过敏的原因不在这部分过敏源范围内,饮食方面有的放矢,生活更有质量。

 


3.监测药物的副作用,保障用药安全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也就是我们老百姓常说的“副作用”。

    针对于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医生通常会视具体情况,对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和尿常规等项目进行相应频率的选择性复查,进行药品安全性监测。


    举例:在皮肤病的治疗过程中,有些药物如MTX等经肝肾代谢,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医生通过血液检查,监测患者基本的身体状况,选择继续使用或者调整治疗药物,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4.判断疾病治疗效果,

辅助医生进一步治疗选择


    除了以上3条重要的作用,化验检查还可以监测疗效,以便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


    举例:在自身免疫性大疱病治疗过程中,或周期性检测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滴度,以上抗体的滴度降低意味着疾病病情的好转,临床医生会根据这些结果调整疾病治疗策略。

    血沉检查可以反映病变的活动期。

    梅毒血清试验不仅可以对于梅毒进行确诊,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多次检测,对后期治疗效果的评估意义重大。

    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往往会呈现白细胞数量增高,C反应蛋白数值增高等,而随着疾病治疗进程,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C反应蛋白会下降,及时复查可以帮助医生明确患者判断控制感染的情况。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