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针灸的治疗作用,首先是能调和人体的阴阳使之相对平衡。
针灸调和阴阳,是通过经络、腧穴的配伍和针刺的手法来实现的。
如,胃火炽盛引起的牙痛,属阳热偏盛,治宜,清泻胃火,取足阳明胃经穴位,内庭穴,针用泻法,以清泻胃热。
如,寒邪伤胃引起的胃痛,属阴邪偏盛,治宜,温中散寒,取足阳明胃经穴,足三里穴和胃之募穴中脘穴,针用泻法,并艾灸,以温散寒邪。
现代研究已经证明,针灸对各个器官组织的功能活动均有明显的调整作用。
一般说针灸对于亢进的、兴奋的,痉挛状态的组织器官有抑制作用;
对于虚弱的、抑制的、弛缓的组织器官有兴奋作用。
这种调节是良性的、双向性的。
这就是针灸能治疗多种疾病的基本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