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先生,今年38岁,家住深圳罗湖,他是一家网络公司的网络总监,虽说是打工人,但是工资挺高。家有贤惠娇妻,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儿,一家三口的小日子过得也算滋润。按理说正是贺先生春风得意之时,然而贺先生也有烦心的事情。
1年前,贺先生出现无明显诱因腹胀等症状,体重也有所下降。他去到附近的医院做胃及结肠镜检查后,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结肠多发息肉。
贺先生遵医嘱服用一些药物后,腹胀症状略有缓解,但体重下降仍未能停止。为弄清楚体重下降原因,贺先生去过好多家医院,胃镜肠镜都做完也查不到病因。
“难道自己患上癌症了?”
莫名其妙的体重下降,使贺先生疑神疑鬼,经常吃不好也睡不好,结果导致体重下降得更加明显了。
无奈之下,贺先生经多方打听,来到深圳胃思宝专科门诊。详细了解患者的情况后,决定使用磁控胶囊内镜观察小肠的情况,重点是要排除肿瘤性病变。
在检查医生的指导下,贺先生把一枚小小的胶囊吞进胃里。检查医生通过外部的磁场设备,来控制胶囊在消化管道内缓缓游走,通过微型摄像机进行连续拍摄,记录观察到的胃肠道腔内黏膜变化,并通过无线传出的方式将几万幅图片信息传输到体外记录仪,在电脑屏幕上形成清晰的动态图像。
“很好吞咽,没什么感觉就做完检查了。体验非常棒!小肠检查完成后,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刚做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贺先生,说出了自己的就诊体验。
仔细分析微型摄像仪传输到屏幕上的影像资料后,专家们发现,贺先生的空肠和回肠并没有太大问题,遂叮嘱贺先生:“加强营养食物的摄入,调整好心态,适当体育锻炼。”专家的一席话,治好了贺先生的心病。
内镜检查是胃癌筛查诊断的金标准,也是胃病诊断的首选方法。但常规插管内镜检查带来的种种不适,让不少患者闻之生畏。随着医学界持续地探索,从普通内镜到舒适内镜再到胶囊内镜,终于让舒适微创、不插管做内镜检查成为现实。
近年来,胶囊内镜这种不需插管、不需麻醉、极度舒适的胃病检查方式悄然兴起。
什么是胶囊内镜?胶囊内镜与普通内镜一样,能检查诊断出各种各样的胃病。
传统内镜检查,是利用一条直径约一公分的黑色塑胶包裹导光纤维的细长管子,经口进入患者的食道胃十二指肠,对患者胃等部位进行检查,这种检查方式,常常会让患者感到有些抵触,在检查之前顾虑重重。
当今科技飞速进步,磁控胶囊内镜的诞生给患者带来了更加理想的舒适检查技术。
小肠包括空肠和回肠两部分,这是胃和结肠镜检查的盲区。因为从口腔到达小肠的位置要通过食管、胃、十二指肠,内镜长度远远不够;如果经肛门,通过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到达并完整的观察小肠也非常困难。正因为如此,小肠就成为胃结肠镜检查时盲区,小肠疾病诊断的多以剖腹探查为主。
胶囊内镜早期就是用来诊断小肠疾病的,由于能够在体外控制胶囊的运动方向,磁控胶囊内镜已经从单纯的诊断小肠疾病发展成诊断胃部和小肠疾病的有力工具。早期的胶囊内镜是通过消化道的蠕动推进的,而大圣磁控胶囊内镜可以通过设备在体外控制胶囊的走向,可以在胃内观察不同的部位,对胃部疾病的诊断很有价值。
磁控胶囊内镜非常适合有心血管、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因为在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又需要做内镜检查时,就需要停用药物一周以上。胶囊内镜检查不需要停用抗凝药物就可以进行内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