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镜是检查胃、食管、十二指肠疾病的金标准,尤其是在发现早癌方面,是其他检验检查手段都无可替代的。
但是,由于是侵入式检查,是一根直径约0.9cm、带有摄像头的柔软管子,从口腔会咽部进入到胃里,所以在清醒状态下做胃镜,很多人都感到憋气、、恶心、甚至濒死感。
由于不好的检查体验,很多人不愿意做胃镜检查,以至于很多人为此延误了疾病,也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那么,有没有一种不用插管子的胃镜呢?
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新技术——胶囊内镜!
什么是胶囊内镜?
胶囊胃镜是一种新的肠胃内部检查方法,因此也被称为胶囊内镜机器人,一般分为两种,一种叫磁控胶囊内镜,一种是普通胶囊内镜。
前者主要检查胃、十二指肠;可以人为控制胶囊方向;在检查的时候,只需要受检者随水吞下一粒带有内窥镜的胶囊即可,整个上消化道系统的检查过程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
后者主要检查小肠、大肠,胶囊靠消化道的蠕动来进行运动,并自然排出体外;
小肠胶囊和及结直肠胶囊,不需要人为控制胶囊在消化道内的运动;
磁控胶囊,主要用于胃部检查,可以通过人为控制胶囊在胃里的运动方向、摄像机的拍摄角度等,以尽量减少检查的盲区和死角。
它的工作原理是:
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或者人为控制其运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
胶囊内镜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导线、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优点,扩展了消化道检查的视野,克服了传统的插入式内镜所具有的耐受性差、不适用于年老体弱和病情危重等缺陷, 可作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诊断的方法。
使用胶囊内镜如同服药,就水喝下就行。胶囊内镜从入口腔的那一刻起,就以3秒/张的速度拍照,在消化道的蠕动下历经整个消化过程,一路走一路拍,图像实时传送至患者口袋里的记录仪。
10-12小时后,胶囊电池用尽,随大便排出体外,但已收集齐食道、胃、小肠等器官的内部情况,一般一次拍下图片达12万张。
传统的胃镜、肠镜需从口腔甚至肛门插管检查,不少患者抗拒排斥,而胶囊内镜无创无痛,吞下后就能自由活动,第二天把记录仪还给医生就完成全部检查。
接下来由医生回放照片,诊断病情。
胶囊胃镜的优势
毋庸置疑,胶囊内镜的问世,将对我国消化道早癌的控制起到巨大的作用,光凭无痛、无创这两个词,就能捕获很多人的心。
1、无痛、无创、无交叉感染
一人一粒一次性胶囊,简单。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胶襄外壳采用耐腐蚀医用高分子材料,对人体无毒、无刺激性,能够自然随大便排出外。检查过程无痛、无创、无导线。
2、方便自由
普通胶囊内镜,只需吞服1颗胶囊, 不需麻醉、喝润滑剂,不需要住院,整个检查过程受检者行动自如,可以离开检查室自由活动看书、行走、吃饭、睡觉,不耽误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磁控的需要穿专用的检查服,使用专用的磁控设备。
3、没有穿孔出血风险
4、图片清晰,信息量巨大
一次检查可拍摄数万张高清图片。
5、小肠检查的优越性
小肠有大约4米长,常规的小肠镜操作技术要求高、风险相对大,往往会费时数小时,还要分为两段进行,先从口进入看一半;下半部分再从肛门进入。各地医院能掌握这项技术的医生少之又少。
而胶囊内镜却又不可替代的优势,不但不易出现穿孔出血风险,操作简便,它对小肠疾病的诊断阳性率>70%,是诊断小肠疾病的检查。
目前的胶囊内镜还无法取代胃镜,因为其无法进行、充气、冲洗、活检诊断与治疗,这是胶囊内镜必须解决的短板。
但是,胶囊内镜是内镜的未来方向,它的未来发展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