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体检还是患了胃癌?真应了那句话:没有胃肠镜的检查都是耍流氓

钱理忠医生 发布于2021-10-21 09:18 阅读量1720

本文由钱理忠原创

我们经常听到消化界广泛流行的一句话:


没有胃肠镜的体检都是耍流氓!


虽然看似偏激,但确实是真知灼见!


很多人查出来胃肠道肿瘤后总是不解:年年体检,怎么就没能发现呢?实际上,大家都忽视了一项最为重要的检查——胃肠镜!

 

幸福.jpg


我们先来说一个令人痛心的病例:


这是一位60多岁的阿姨,平时体格很好,儿女都事业有成,又有孝心,邻居都羡慕老太太有福气。


但最近20多天,阿姨老是感觉上腹饱胀不适,不消化,今天吃的东西,第二天就会吐出来。

 

开始她没当回事,认为熬几天就好了,可症状一天天不见好转。孩子们不放心,就带老人到医院检查一下。


听了老人家的病史,医生决定给她做个胃镜检查:食管没有发现病变,但胃镜刚刚进入胃内,就发现大量潴留液混合着食物;继续进镜发现胃角已经消失,胃窦长满了不规则菜花样肿物,幽门口狭窄。

在征得其家属同意后,医生取了多块组织送病理检查。几天后,病理结果出来了:低分化腺癌,以印戒细胞癌为主。

 

看到这个结果,医生的心都是沉甸甸的,因为这个印戒细胞癌恶性程度太高了,已经没有手术价值,意味着老太太已经时日不多了……

 

平常体检一次都没落下!为何还被胃癌惹上?

 

“医生,怎么会这样?我们经常给老太太检查身体,平时的健康查体一次都没落下。”她儿子的问题又回响在耳边。

 

其实这不单单是他的疑惑,也是很多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疑惑。明明每年都做体检,但是还是查出来消化道肿瘤。

 

实际上,大家忽视了一项重要的检查——胃肠镜!

 

现在大家的健康意识提高了,各种所谓的健康查体项目也层出不穷,但很多人宁愿去抽血,去相信各种肿瘤指标检测结果,也不愿意去做胃肠道疾病检测金标准的胃肠镜。


这其中的原因:既有老百姓对胃肠镜检查不了解,怀有恐惧心理;也有医务工作者对胃肠镜检查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还有普通老百姓及一些医疗机构不熟悉还有更先进的舒适胃镜检查技术——磁控胶囊内镜。

 

“想要不插管做胃镜,只需吞下一颗小胶囊即可!全程10-15分钟,简单、方便、轻松舒适查胃!”

 

这是一项全新的科技,深圳胃思宝胃肠专科引进大圣磁控胶囊内镜,让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

 

磁控胶囊内镜的工作原理:

检查时,患者随水吞下一粒胶囊大小的内镜,可以站着,有可以躺着,医生可通过磁控技术控制胶囊在胃内的各角度拍摄,检查更全面,实时观察受检者的胃部情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

 

总之一句话:不用插管,吞服一颗小胶囊就可以了!

 

所以,当胃不舒服了,一定要赶紧去检查,不要再一拖再拖!

 

真心希望我们每个人能珍惜自己的健康,重视胃肠镜检查,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

 

早期胃癌是可以治愈的!!


胃癌就是起源于胃粘膜上的恶性肿瘤。我们的胃壁分为四层,依次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浆膜层。


我们说的早期胃癌指的是癌细胞仅仅侵犯了粘膜层或粘膜下层,非常容易治愈,不用开刀,在胃镜下就可以把癌变的组织剥离,目前的有效治愈率可达90%!

一旦癌细胞侵入到肌肉层,这里因为有血管和淋巴管,很容易发生脉管、淋巴管浸润,这叫进展期;一旦穿透最后一层浆膜层,就有可能造成远端转移,这叫中晚期。


早期胃癌症状非常隐匿,在较早期,或许会有一些不特异的症状,比如腹胀、纳差、反酸、烧心、打嗝、胃痛等……


大多与普通胃病极为相似,所以往往会当成一般的小毛病简单处理,或许干脆不予理睬。早期胃癌,只有通过胃镜检查才能够发现。

 

一定要早点查!早点查!有症状再查就!晚!了!

 

人们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总是要等到有症状了,才想起来去医院检查看看。然而胃癌在早期往往没有任何感觉,等到症状出现了,可能就已经是晚期了。


我国建议进行胃癌早筛的高危人群包括:


年龄40岁以上;

胃癌高发区人群;

HP感染;

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胃镜检查也不是每年都需要做,因人而异,简单讲,检查频率主要取决于上一次的检查结果。


如果属于高危人群,而且筛查结果提示有不典型增生,细胞有异形性,专科医生可能会建议你治疗后半年复查;


如果筛查结果正常,没有明确的危险因素,也许会建议你3-5年后再次筛查,具体需要专科医生根据情况提出指导建议。


但是一定要早点查!

 

不要等到有明显症状再去检查就后悔莫及了!

 

总之,胃癌的预防远远大于治疗,限于目前的医学技术,晚期胃癌我们仍然缺乏更多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前期的预防和筛查,就是防范胃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