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筛查更早发现肿瘤有两大好处:到了磁控胶囊内镜一根手指粗细的管子穿喉而过,身体固有的本能让你无法克制呕吐,一个10几分钟的肠镜检查像一个世界那么难熬,这恐怕是很多人对胃镜检查的印象了。
话说胃镜,它的历史只有不到150年。在这150年里,胃镜的发展只有两个目的,第一,不断提高检查的清晰度和度,发现更早期的、更细微的病变;第二,尽量减少被检查患者的痛苦。
1868年,德国人库斯莫尔受吞剑术 启发, 发明了最早的胃镜(库斯莫尔管)。库斯莫尔管其实就是一根硬质金属管,末端带有镜子,但因为容易戳破食管,很快就被淘汰了。
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胃镜经历了从硬管式窥镜、半可屈式内窥镜,到纤维内镜、超声与电子内窥镜等各个发展阶段。
目前检查胃部的传统胃镜,是一条直径约1公分,长度约为70~140厘米的“黑管子”。看到这条长长的黑管子,要插到自己的胃里,想起来就令很多人不能接受,人们多年来还是一直无法摆脱“畏镜”的心理,也由此造成很多人错过了早筛的时机。
直到新一代胶囊胃镜技术研制成功,我国胃镜检查开始甩掉了以往的胃镜“黑管子”的形象:
长长的“黑管子”摇身变为胶囊大小的“小精灵”。
不用插管!全程无痛!无创!无麻醉!
相当于吃个胶囊就做了胃镜,胶囊胃镜整个检查过程让很多人对胃镜这项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小小胶囊为啥这么牛?
深圳胃思宝胃肠专科引进的大圣磁控胶囊胃镜,是目前市场上最轻最小的胶囊式内窥镜!
整个系统集微型化、智能化、精准化、舒适化于一体,涉及精准磁控、智能制造、微光学成像、图像处理、无线传输等多项核心技术,其胶囊功能集成度远超于普通胶囊内窥镜。
这颗小胶囊的直径仅有11mm,长度为27mm,里面却集成了多个光学、无线传输等高精密元器件,形成仅有2.7g的小胶囊形状。
像平时吃胶囊药一样,喝下一口水,胶囊就开始缓缓通过口腔、食道,进入胃部,开始了它的神奇之旅!
在磁控技术的操控下,这颗小小的胶囊就像胃里的观光客一样,按照医生的“指令”调整自身姿势和角度,浏览胃里的景象。
小胶囊仿佛有着齐天大圣一般的“火眼金睛”,通过它的高清摄像头对胃部的细节观察、拍照,并实时传输到电脑软件上。
受检者全程可能没有感觉,但这颗“小胶囊”却经历了从“胃到十二指肠,结肠,再到结肠”的旅行轨迹。最后,胶囊则会搭乘“便便”排出体外~
与插管胃镜可怕的“黑管子”比起来,胶囊胃镜简直就是舒适、迷你、智能到了极致。
同时,胶囊胃镜在满足胃黏膜疾病诊断要求的基础上,极大地提升了检查的舒适性,有效的消除受检者的担忧,同时还避免了交叉感染、出血、穿孔、误吸等严重并发症。
助益消化道疾病早筛
胶囊胃镜所带来的舒适、无痛无创、无需麻醉、无交叉感染等检查优势,进一步消除了胃部疾病患者对胃肠镜检查的恐惧,可有效作为消化道癌症早筛工具的良好补充,为胃部疾病早筛打开了新的局面!
日本和中国,是世界上被发现胃癌最多的国家了,特别是中国,有着全球近一半的胃癌患者。但这两个国家的治愈率却相差甚远!
在中国,胃癌5年生存率不足20%,但在日本,却高达60%-80%,也远高于美国,主要就得益于胃癌的早筛早诊早治。
一方面如果是早期,自然治疗容易,存活率高;
另一方面即使已经不是早期,患者也相对年轻,身体状况好一些,治疗和康复效果也更好。
我国胃病患者数量大,而且大多对插入式胃镜有着极强的抵抗情绪,导致我国胃镜检查的普及率较低,查出胃癌的患者大多为中晚期。
胶囊胃镜“就像吃药一样”的体验让很多人慢慢接受了胃镜检查。自深圳胃思宝胃肠专科引进了大圣磁控胶囊内镜,已有不少幸运者体验
不少幸运者体验到了胶囊内镜黑科技,“检查更方便、体验更舒适”成了大家对这一项新技术的普遍感受,纷纷表示未来会更倾向选择“小胶囊”来做胃镜!
需要强调的是,早期胃癌一般没有什么的症状。如果想早发现,大家就千万别等到胃不舒服,甚至痛了很久才去检查。等那会儿再去的话,可能已经晚了。
因此,深圳胃思宝胃肠专家强烈建议:凡是年满40岁以上,同时有胃癌高危风险的人,一定要记得做筛查,尤其是胃镜检查。千万不要讳疾忌医,或者等到出现症状再去。
随着胶囊胃镜在全国各地的逐步开展,希望能慢慢改变我国胃癌早筛现状,推动全民筛查。希望有一天,胃癌都能被早期发现,不再是绝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