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胃到底怎么了?

钱理忠医生 发布于2021-03-15 10:18 阅读量6393

本文由钱理忠原创

中国人的胃到底怎么了?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src=http_%2F%2Ffmn.rrfmn.com%2Ffmn058%2Fxiaozhan%2F20120902%2F1120%2Fp%2Fm2w900hq85lt_x_large_aXzi_525000006afa1261.jpg&refer=http_%2F%2Ffmn.rrfmn.jpg

作为一种疾病,胃炎要有胃黏膜细胞的炎症改变:

狭义的胃炎,主要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两大种;


广义的胃炎,还包括了酒精、药物等其他因素引起的有轻微炎症反应的胃黏膜病变。


那胃镜查出的是什么「胃炎」呢?

胃镜医生一直传承下来的习惯是,用「看到什么」来评估胃炎。从出生到现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我们的胃看上去实在不可能像婴儿那样粉嘟嘟了,多少有些红斑、糜烂、皱襞变化……在传统胃镜医生眼中,这就是胃镜下的胃炎了。

但从现有的研究数据来看,这些肉眼看到的变化,并不能简单提示病理角度的炎症。

因为大家的胃都不好看,所以胃镜之下,人人皆是胃炎。其中有些是被冤枉了的假胃炎,当然也有不少是真的胃炎。

这主要「归功」于常见的幽门螺杆菌感染。

如果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基本上都有胃黏膜层面的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胃炎等特殊胃炎在中国不常见,所以 中国的真胃炎跟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比例差不多,也应该有六成左右。

这个比例好像也超出了我们的认知,并没有那么多胃不舒服的人啊。

这里又有另一层认识差异:幽门螺杆菌胃炎并不会带来胃的不舒服。它发生之后,黏膜细胞会慢慢发生一些细微变化,不过变化既不会影响胃的正常功能,也不会带来不适的感觉。

它更像是种未来预测,告诉我们这里发生的胃炎,未来有一定变成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癌的风险。

但我们关注「幽门螺杆菌胃炎」,重点应该放在可以处理的「幽门螺杆菌」上,而不是「胃炎」。不然的话,治疗完幽门螺杆菌,再去检查胃镜,仍然会得到一个胃炎的结果……

相比于做胃镜去查幽门螺杆菌胃炎,呼气法、粪便抗原法等无创的幽门螺杆菌筛查方法更为直接。

胃镜检查出了「胃炎」,也不用慌,正确处理就好:

如果你没有什么不舒服,只是体检胃镜看到了胃炎,就不需要有什么胃生病了的包袱,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就治疗幽门螺杆菌,没有就完全没关系。

如果你是因为胃不舒服去做胃镜只看到胃炎,那除了治疗幽门螺杆菌之外,还需要追溯下真正的不舒服原因,比如常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

我院无痛胃镜检查三百元,有需要可以主页点击购买详情,不懂的再问我。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