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色黄、脱发、睡不好?气血不足老得快!教你3招,把气血补回来~

熊友仙医生 发布于2023-09-27 17:26 阅读量898

本文由熊友仙原创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越来越容易疲惫、总是气色不好,睡不好、熬夜之后怎么都恢复不过来了?

我们平常都很注重养肝、补肾、养胃……却常常忽视了“补气血”。


中医认为,一个人健康的标准就是“气血充足”。如果气血满满,那么整个人就会像娇艳的花朵,由内而外散发着光泽。

若是气血不足,不仅影响气色,还可能导致五脏六腑受损,甚至引发各种慢性病,让人提前衰老!



01



  气血不足百病生! 


中医认为,气和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重要的物质,是生命的根本。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机器,气血就是这台机器运转的动力。


其中,气有推动、防御、固摄等作用,如果气不足,脏腑就会失去活力,人会出现一系列功能减退、抗病能力下降的表现。

气虚症状:

  • 心慌气短、容易疲劳;
  • 说话没力气、情绪低落;
  • 一动就出汗;
  • 怕风、容易感冒。

血有营养、滋润等作用,如果血不足,人就会表现得干枯、衰败。

血虚症状:

  • 面色暗黄或苍白,指甲没有血色;
  • 皮肤干、头发干、眼睛干;
  • 失眠、多梦、精神恍惚、健忘;
  • 女性月经量少、经期紊乱甚至闭经。

气与血的关系十分密切,气是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化生基础和载体。因此气虚的人往往血也虚,血虚又会导致气更虚,最终形成气血两虚!


为什么我们生活越来越好,吃得越来越好,反而气血越来越差呢?其实补气血是有窍门儿的~


02



 气血虚,3招补出好气色  


1、气虚 

气虚常出现于长期劳损、久病卧床、忧思过度等人群,往往有疲乏困倦、少言懒语、动则气短、易出汗、舌体胖大有齿痕等症状。

益气健脾:四君子瘦肉汤


食材
党参、茯苓、白术各20克、炙甘草10克,瘦肉200g,红枣2颗,姜2片。
做法
瘦肉洗干净,切块、焯水;全部材料干净,与瘦肉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文火炖1小时,出锅放入少许盐即可。
可以不放肉和姜片,全部材料干净,放入砂锅,倒入三碗水,煮成一碗水即可。
适宜人群:
主要适合脾胃气虚、病后体虚、身体虚弱等体质的人群服用。
禁忌人群:
实热体质、湿热体质、阴虚火旺及过敏体质、孕妇不宜服用。



2、血虚 

血虚大部分出现在失血或久病之后,常见于女性,尤其妇女产后。

血虚人群可出现头晕、心慌,唇发白,眼睑发白等表现。


补血活血:四物鸡汤



食材

乌鸡,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生姜。

做法

乌鸡切块,将药材用布袋装好与鸡肉一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大火煮沸后撇去浮沫,再加入姜片,转小火炖煮半小时即可。

功效:

滋阴补血,尤为适宜体虚的人群,经期后的女性食用也大有益处。

禁忌人群:

热性体质或内热较大的人群、经量过多的女性不宜食用;孕妇慎用。



3、气血两虚

气虚、血虚日久,容易导致气血双亏。

气血两虚,轻则出现无精打采、疲倦无力、睡不好,时间久了,可造成脏腑功能衰退,引起早衰。

气血双补:八珍汤


食材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芍药、熟地黄各5克。
做法
上述材料加水浸泡30分钟,加水没过药材半指。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15分钟即可。
功效:
益气健脾,补血和血。
禁忌人群:
出现发烧、感冒等不适症状时慎用。女性孕期慎用,经期慎用,有增生、肌瘤、囊肿者慎用。




03



 一直补一直虚,怎么办?  


很多朋友明白补气血的重要性,于是经常盲目地、毫无节制地去吃一些补血的食物。

可一补就上火,一补就长肉,一直补一直虚......怎么回事?


1、 脾虚,有痰湿



气血从食物中来,可食物要转化成人体所需要的气血,离不开脾胃的运转。

脾胃虚弱、痰湿蓄积、舌苔厚腻的时候,直接补身体吸收不了,反而变成垃圾;这种情况“清”就是最好的补。脾胃好了,痰湿少了,再去滋补才有效果。


怎么“清”?最重要的就是饮食,三餐定时,进食恰当,不要过饥过饱。同时给饮食做减法,少吃生冷、辛辣、油腻食物。


2、 气滞血瘀,不通畅



经常压力大、久坐,导致肝郁气滞、血瘀,身体不通畅。

这种时候,再去补气血,根本就流不到身体需要的地方,反而堆积在淤堵的部位,越积越多,让你上火、长胖

气滞血瘀的人会出现:胸闷、乳房胀痛、急躁易怒、脸色暗沉容易长斑、舌质紫暗。

给这类朋友的3点建议:

 多散心: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可以多出去走走,尤其是到绿水青山的地方。
 常锻气滞血瘀的人适合进行缓和的锻炼,微微出汗即可,不要追求剧烈运动大汗淋漓。可学习中医养生保健功法八段锦、太极拳等。
 山楂玫瑰茶:山楂 6g,重瓣玫瑰 3g,泡茶,分多次饮用。有活血祛瘀、疏肝理气的功效,孕妇慎用。


3、 一边补一边“漏”



除了熬夜、过度劳累、饮食不节会消耗气血,这些看似是在休息的行为其实也会损伤气血,如:

边吃饭边看剧:加重脾胃运转负担,容易导致脾胃虚弱、气血不足。
久卧、久坐不动:久卧伤气,长期久卧、久坐不动,容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不停刷短视频:久视伤血,过度用眼会耗费更多的气血去滋养。
躺着想事情:忧思伤脾,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过于纠结一些事、计算得失、忧虑后悔都会消耗气血。

气血不足的人群,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适量运动,才能补得进,补得好啊~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