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的女人会变丑?这个不花钱的方法,比护肤品更有效

熊友仙医生 发布于2023-04-08 16:26 阅读量643

本文由熊友仙原创


一个正常女性的一生中,有将近30年的时间与月经的周期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月经提前或推迟、月经量过多或过少、颜色不正常、痛经等等问题,都直接影响着女性的生活和健康。


月经不调的背后

女性月经不调所产生的各种问题,背后都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

现代女性,面临更多的压力,尤其是熟龄女性,工作与家庭,多重的社会角色,没完没了的工作和家庭事务,上班需面对甲方爸爸、领导等各方压力,回到家需做家务、照顾孩子、老人,不得已晚睡早起……


长此以往自然容易耗伤气血,肝郁气滞。同时气虚或气滞又均可导致血瘀,进而月经紊乱,伴情绪低落或易怒,神疲乏力等症状。


月经不调的几种情况


月经周期紊乱

月经周期通常是指前后两次月经相隔的大致时间,正常情况下,两次月经相隔的时间约为1个月,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月经提前或大大推迟,偶尔出现影响可能不大,但如果经常反复出现,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女性各种妇科疾病。


月经量

女性正常月经的量是20-60ml,如果多于80ml,就称之为月经过多;低于20ml反之则过少。


月经颜色

正常的月经颜色应该是偏暗红色,过于鲜红、色淡,或者颜色过深如红黑色或咖啡色等,都是不正常的。


痛经

在月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的下腹部疼痛,部分女性会出现腹痛难忍,甚至影响日常生活的情况。


月经不调的治疗


“经水出诸肾”,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和“肾”有关,而与“肾”相关的脾、肝、气血、冲脉、任脉等也引起月经不调,临床中女性肝郁气滞、血热、气血虚寒、肾气亏虚等原因是女性月经不调的常见原因。

因此,治疗月经不调,需要辨证分治。很多女性的月经问题,可能以某种症状最为突出,也可能几种问题都同时存在。这都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症状只是表征,需要顺藤摸瓜,四诊合参才能找到背后的原因。

下面我们结合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月经推迟的案例来进行分析:


月经推迟未至,在确认未妊娠的前提下,若推后7天以上,甚则3-5月一行,中医可诊断为“月经后期”


【案例分享】

在去年9月底时曾接诊一位年轻的女性患者,主诉“月经推迟2月未至”。该女患者既往月经尚算规律,其反映过往经量尚可,时有痛经。经前无乳胀、腰酸。8月超声未报告异常。近期生活上存在熬夜多的情况。


考虑到她病史简单,既往月经较为规律,结合舌脉象,所以诊断该患者主要因长期熬夜耗伤阴血,且近期情志不舒、气机阻滞而导致月经迟迟不至。因此,以针灸、中药汤剂以行气疏肝养血,助其气机畅通、胞宫无滞、气血充足,自然“水满则溢”。经过治疗后,患者月经来潮。

因此,月经后期的病机有虚实之分,虚主要有肾虚、血虚;实则有寒凝胞宫、痰湿阻滞、气滞血瘀等。除了周期延长,常伴有经量异常,如长期月经后期伴经量过少,可能发展为闭经,影响生育。

临床上患者的病机往往是虚实兼杂,治疗上,根据实际情况虚则补,实则泻,若能针灸结合中药协同治疗,效果更佳。

另外,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在出现月经后期的情况下,更需完善超声、性激素六项等相关检查,一则明确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为辨证用药提供证据,二则为了后期妊娠而准备,必要时中西药结合,以达最快最好效果。


月经不调的日常调理


若女性朋友在日常中发现月经开始出现某些伤轻的症状,不妨尝试按压穴位进行调节。

如月经要来不来,乳房胀痛,下腹憋闷感,心情烦躁、易怒,或时觉胸闷,头晕胀或发热感,大便偏干或不顺畅,可用力点按太冲穴、合谷穴,捶打大腿内侧肝经循行部位

如月经量少色淡,神疲乏力,气短,胃口不好,解便乏力等气血不足症状的,可轻柔持续点按关元穴、气海穴、足三里、内关穴、公孙穴,有条件的可以配合艾灸。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如月经血块多、时有痛经,经前乳房胀痛、头痛,月经畅通后缓解,下肢皮肤粗糙的,可以点按冲阳穴、三阴交、血海穴、阴包穴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最后提醒一下大家:若想月经正常来潮,女生们要尽可能避免熬夜、长时间用眼,并且配合适当运动,脏腑经络才能气机调畅,月信才能“信守承诺”该来就来,该走就走。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