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中大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都受到严重影响,关于痛风,你了解多少呢?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痛风一词源自拉丁文Guta(一滴),意指一滴有害液体造成关节伤害,痛像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故名痛风。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第一跖趾关节的红肿热痛,还常见于手部的关节、膝盖、肘部等。发病的关节最终会红肿、发炎,水肿后组织变软,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由于人体内尿酸水平的提高,过多尿酸结晶在关节和肾脏部位长期堆积,便形成痛风石,造成痛风。
03引发痛风的诱因有哪些?
痛风的诱因分为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
可控因素:
1、饮酒:酒精饮料中含有嘌呤,会增加引起痛风的风险。
2、饮食习惯:高嘌呤食物(动物内脏、海鲜鱼卵、浓汤肉汁)会导致患痛风风险升高。
3、肥胖:肥胖会导致尿酸浓度上升,诱发痛风。4、运动:运动可促进尿酸排泄,但剧烈运动却会导致尿酸浓度上升,因此切忌剧烈运动。
5、精神因素:精神压力增大及疲劳过度会导致内分泌紊乱,造成尿酸的代谢异常,诱发痛风。
6、低温环境:尿酸盐在温度低或夜间的环境中更易析出为晶体,沉积在关节周围,引起关节炎发作。不可控因素有:
1.年龄:痛风多在40岁后发病,随年龄增加风险上升。
2.性别:男性较多见,而因雌激素对尿酸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则女性在更年期后发病率会增加。
3.家族病史:有痛风家族病史的人,患病率较高。
4.其他疾病:肾脏疾病或某些药物所致尿酸排泄减少、骨髓增生性疾病及肿瘤化疗所致尿酸生成增多等,有可能诱发痛风。
目前痛风治疗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治疗痛风发作时疼痛和炎性反应;预防痛风发作,降低血尿酸。
1.休息,患肢抬高、局部冷敷 首先注意卧床休息,不要走动或活动;可在患肢下垫枕头或薄被,将患肢抬高减轻局部水肿;可使用冰袋冷敷疼痛处20分钟以减轻局部炎症及疼痛,切记一定不要用热水袋热敷或者热水泡脚,否则会加重炎症反应及水肿,从而更加疼痛。
2.多饮水 每天保持2L以上饮水量,通过排尿带走更多尿酸。
4.控制饮食 痛风患者的饮食控制至关重要,必须禁酒!!!,其次要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特别是痛风发作时,尽量少吃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多吃绿色的蔬菜。
5.降尿酸药物 降尿酸药物需要平时一直规律服用,避免走入平时不需要吃的误区,否则会增加复发和疼痛迁延的几率。
为了能够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缓解因痛风病症所带来的痛苦,患者应及时进行诊断及治疗,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因痛风所带来的一系列风险。“管住嘴,迈开腿,降体重,多喝水!”记住这个顺口溜,降尿酸、控制痛风不难!
深圳蓝生脑科医院-骨科 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