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一):什么人群容易患食管裂孔疝,如何预防和延缓进展?
吴恺明医生
发布于2025-03-12 12:28
阅读量745
本文由吴恺明原创
什么是食管裂孔疝:我们的身体里,胸腔和腹腔是被一层叫膈肌的肌肉隔开的。膈肌上有一个小孔,叫食管裂孔,食管就是通过这个小孔从胸腔进入腹腔,连接胃的。正常情况下,这个结构是井然有序的,食管在膈肌上方,胃在膈肌下方。但是,当食管裂孔这个“门”变松了或者变大了,胃或者胃周围的组织就会通过这个“门”跑到胸腔里去,这就形成了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在欧美国家,食管裂孔疝的发病率约为20%-52.6%。它不仅和胃食管反流病(GERD)密切相关,还会压迫肺部产生呼吸困难。现在我们就来一起了解,容易导致食管裂孔疝的因素,和一些有效的预防或延缓进展方法。请记住,防的意义永远大于治。
以下人群更容易患食管裂孔疝:
1. 年长人群:研究发现,年龄≥65岁的人群中,食管裂孔疝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原因主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食管裂孔处的肌肉腱膜退行性改变,食管裂孔增宽薄弱。
2. 肥胖人群:肥胖是食管裂孔疝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者腹腔内脂肪堆积,增加了腹腔与胸腔的压力梯度,还会使膈肌脚等组织变得薄弱松弛。
3. 胃酸反流人群:食管裂孔疝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且胃食管反流病还会加重食管裂孔疝的进展,两者形成恶性循环。主要原因是胃酸反流会导致食管缩短,促使食管胃结合部向胸腔移位。
4. 有食管或胃手术史的人群:食管胃结合部或胃底的手术操作,导致食管裂孔疝正越来越被医学界关注。例如,用于治疗肥胖的袖状胃切除术,可能会损伤膈食管韧带、食管下段括约肌纤维、膈肌脚肌纤维、破坏His角,增加食管裂孔疝的风险。
5. 骨骼畸形人群:包括骨质疏松症、脊柱侧弯等,会导致腹腔容积减小、腹内压增加,膈肌脚的锚定点也容易出现异常。
食管裂孔疝的自然转归
一项使用CT随访10年的研究显示,仅19%的食管裂孔疝患者获得自然改善(裂孔面积减少>10%或疝自发消退),其余患者均进展,其中严重进展的患者接近30%。体重是食管裂孔疝自然转归的重要影响因素。
如何预防和延缓进展?
食管裂孔疝的自然缓解率低,在非手术治疗中,下列建议既是健康人群的预防措施,也是高危人群的可优化手段: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天30分钟有氧运动,既锻炼膈肌又消耗热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不吃宵夜,避免饱腹后弯腰或平卧。
2. 控制体重:避免高脂、高糖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愉快的减脂,请参考这里胃食管反流病(三):怎样愉快的实施基础治疗-贯穿始终的减脂
3. 避免长期增加腹内压的因素:如便秘、慢性咳嗽、进食过快或过饱。腹内压过高,会损害食管下端的抗反流机制,加速食管裂孔周围组织结构的退变。
4. 定期体检筛查:对于上述五类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筛查(胃镜、胸部和上腹部CT),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食管裂孔疝。(图片来源于网络,帮助读者更好理解文字,非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