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腹壁疝(二):勿以疝小而不为,切口疝要积极治疗

吴恺明医生 发布于2023-04-09 08:04 阅读量493

本文由吴恺明原创

今天讲一下腹壁切口疝(下文简称“切口疝”)的特点和治疗要点。切口疝是主要的继发性腹壁疝,它的进展速度和危害高于大多数因先天薄弱形成的原发性腹壁疝。总的来说,发病占比高、进展较快且危害大,所以重点单列讨论。

1.切口疝的出现至少包含两个因素:

  • 既往手术切口对腹壁筋膜和肌肉组织的切断

  • 手术后腹壁筋膜和肌肉组织修复不良

图片来源于网络

2.切口疝的特点:

  • 发病率高:所有非经自然腔道的腹腔手术,必然经过腹壁切口,只要有腹壁切口,就有发生切口疝的机会。

  • 腹壁缺陷重,进展快:手术切口对腹壁的全层切开,导致腹壁的缺陷程度比先天薄弱更严重。切口全长都是薄弱区。只要切口的某个最薄弱处被腹腔压力突破形成疝,次薄弱区也会继而被撕裂,发生决堤样崩塌式进展;最终连切口旁正常的腹壁筋肉组织也会被撕裂,导致切口疝的缺损大于原切口。这也是切口疝最终进展为腹壁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

  • 危害大:切口疝绝不是单纯腹壁美观度的小问题;也不仅仅是嵌顿和内容物坏死的急症风险。切口疝进展过程中,腹腔内组织或器官逐步移位进入疝囊,对心脏、肺脏(呼吸)、胃肠、泌尿、脊柱均有损害,损害的表现包括:活动耐量下降、易气促(回心血量减少、肺残气量增加、肺活量减少)、排大便困难、排尿困难、脊柱变形和腰痛。当切口疝囊容积与腹腔容积比达到一定程度,伴腹腔容量丧失后,将对维持生命的呼吸、循环系统构成威胁。关于上述损害的机制,后续将另发文讲述。在巨大切口疝伴腹壁功能失代偿后,修复难度高,风险大,修复手术后可能发生危及生命的腹腔间室综合征


指南指出,切口疝诊断明确后,在条件允许时择期手术;即使暂时条件不允许时,也建议采用适当的腹带包扎以限制腹壁疝的进展。

上述策略,表达了积极的治疗态度,强调的是治疗时机。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一旦确诊切口疝,尽早处置,别拖;只要不太晚,手术安全有效。一旦进展至腹腔容量丧失、腹壁功能不全,事情将变得相当复杂,拖延的代价太大。

最后,分享近期一个在友科会诊病例的过往。数图胜万言,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切口疝可以进展得多快。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