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手术(五):术后疼痛是最难解的僵局,来看怎么破

吴恺明医生 发布于2023-04-04 22:28 阅读量1403

本文由吴恺明原创

大家好,今天要说的是腹股沟疝手术后慢性疼痛(CPIP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约0.5-6%,比疝复发的几率还要高,已成为影响术后生活质量的重点事件。5-10%的慢性疼痛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活动。慢性疼痛看不见摸不着,对患者是难言之折磨,对医生来说,因诊断较复杂,疗效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手术后慢性疼痛一旦发生,医患间常陷入进退维谷的僵局。

   

本着释疑解困,迎难而上的出发点,本文简述学界对CPIP的处理共识,希望搭建医患间沟通的桥梁,共克难关。

 

   CPIP的共识定义: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由于直接的神经损伤或躯体感觉障碍疾病导致的腹股沟区新发的疼痛或不同性质的疼痛。句子很长,如果单纯描述症状,拆分理解就是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腹股沟区的疼痛,这个疼痛可以是新发的,也可以是和手术前感觉不同的疼痛

 

   要降低CPIP的发生率,实施手术的医生需深刻理解CPIP发生的机理,熟悉手术相关的实用解剖知识。但由于感觉神经交通网络的复杂性和个体的变异度,CPIP无法完全避免。一旦发生CPIP,建议患者寻求CPIP协作组评估和治疗。

 

   CPIP协作组人员配置:至少包含经验丰富的疝外科医生和镇痛专业的麻醉医生。


CPIP处理策略:

1.首先区分术后立即出现剧烈疼痛的患者和康复期逐渐出现疼痛的患者。对手术后立即出现剧烈疼痛的患者,推荐早期再次手术探查。


2.对于康复期间逐渐出现疼痛的患者,建议的处理策略如下:

2.1 首先进行3个月的观察等待期,目的是让手术区域无菌性炎症消退,去除致痛的混杂因素。期间可以按需使用基础镇痛药物。

2.2 手术3-6个月后,仍持续疼痛。这时候需要结合神经支配区域图和既往手术细节回顾,初步定位致痛神经。然后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既往手术区域的情况。对少部分伴有疝复发的患者,会相对积极进行手术干预,目的是同时修补复发疝和切除致痛神经。如果不伴疝复发或仅发现补片瘤,则首先由镇痛专业的麻醉医生进行多模式疼痛治疗,包括药物和介入阻滞治疗;效果欠佳时,由疝外科医生行三神经切除术。


3.疝外科的手术方案以三神经切除术为核心,并遵循“三不”原则。但再次手术好比旧城改造,具体设计和既往手术密切相关,因患者而异。

 

  总结,腹股沟疝手术后慢性疼痛(CPIP)发生率并不低,一旦发生CPIP,意味着相对耗时和复杂的治疗。患者应及早到具备CPIP协作组的疝治疗机构诊疗。


(插图来源于网络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