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同心同行 | 胃肠外科建科2周年

甄潮辉医生 发布于2024-11-01 19:46 阅读量1175

本文由甄潮辉原创

时光荏苒,二年风雨兼程。
岁月如歌,二年砥砺前行。

2024年11月1日是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建科2周年。2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个瞬间;但对科室发展而言,却是翻天覆地的巨变。2年自强不息,2年不懈追求,在逐梦的过程中澎湃新生、奋发成长。
2年来,在医院党政领导的指导支持、在各兄弟科室大力帮助下,学科带头人梁锐教授与全科医务人员凝心聚力、奋斗拼搏,胃肠外科被评为2022年东莞市临床重点专科(重要亚专科),2024年评为院重点建设专科。科室在常规开展胃肠肿瘤,疝气等传统诊疗科目基础上,还开设了放射性肠病诊治中心、肠瘘诊治中心、肥胖代谢外科等亚专科方向,注重微创、无痛、快速康复的治疗理念,为患者提供全面、舒适、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回首2年历程,从2022年11月的第一例胃肠手术开始,上演着一场我院胃肠外科老中青三代人的“手术传承”,奠定了胃肠外科发展的基石。科室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全面开展单孔/单孔+腹腔镜手术,成熟运用于结直肠癌、胃肠间质瘤、腹膜后肿物、腹壁疝、急腹症的手术治疗,追求极致微创的效果;重点发展方向之二:针对肠癌局部复发、肠癌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再次保肛、盆腔放疗后并发症、肠瘘、直肠阴道瘘、复杂盆腔瘘等“跨市跨省看病”问题,系统开展腹盆腔疑难复杂手术,敢于攻坚胃肠外科的“硬骨头”。



医疗方面,胃肠外科过去1年住院病人增加9.8%,手术量增加19.9%,四级手术量占比由16.9%提高到34.6%,微创手术占比达80.1%。其中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诊治慢性放射性肠炎晚期并发症如直肠阴道瘘、盆腔瘘、盆腔脓肿、肠梗阻、顽固便血,肠癌术后复发,肠癌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等疑难患者50余人次。

教学方面,始终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秉承“教学相长”的育人理念和“传帮带”的教学传承,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和研究生教育,不断提高专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科研方面,立项7项:广东省教育厅临床教学基地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面上项目1项,市级重点项目1项,市级面上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院高层次人才项目1项;主编专著1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评估与管理》(已接收排版),发表SCI 2篇、中文论文1篇,在投SCI 2篇;获专利1项,申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
学术交流方面,胃肠外科先后举办学术会议7次:从最初的学术沙龙到年底即将举办的省级继教项目“胃肠外科和腹盆腔疑难疾病研讨班”,始终围绕学科前沿与热点,与市内外专家共享经验、共同探讨,同时促进了东莞市东南部新型健康医联体成员间的深入交流。
人才培养方面,科室高度重视中青年医生的培养。第一,科室定期组织“胃肠外科学习汇”,已召开41期,锻炼中青年医师站到台前展现自我风采;第二,科室中青年医生代表在省级会议上直播演示单孔腹腔镜手术,充分展现了科室的综合实力;第三,队伍在职称、学历提升方面不断提高,2人晋升主治医师、1人晋升副主任医师和1人晋升主任医师,2人录取攻读硕士研究生;第四,科室培养2人分别担任省级协会副主任委员和市级协会副主任委员。
学无止境,服务无边。胃肠外科将以2周年为契机和新起点,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推动健康东莞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推动区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温馨提示:若觉得文章有帮助,就关注甄医生吧,将动态推送最新科普内容。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