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皮鼓包“忽大忽小”,医生告知得了“疝气”?

甄潮辉医生 发布于2023-07-14 22:32 阅读量1110

本文由甄潮辉原创

如果你剧烈运动、腹部用力或者洗澡时不经意间,发现腹壁、腹股沟区“鼓包”,而躺平后“鼓包”又消失不见,但站立时“鼓包”又重新出现,走路时间长还会有坠胀感。那么,你很可能患有腹外疝,也就是平常说的“疝气”、“小肠气”。



Q1:什么是腹外疝?
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就称之为“腹外疝”。打一个比喻,就像汽车轮胎的外胎破了个洞,内胎鼓包了一样。
腹外疝包括腹股沟直疝、腹股沟斜疝、股疝、脐疝、白线疝、切口疝、造口旁疝、腰疝等。





Q2:引起腹外疝的原因有哪些?
一是腹壁强度降低:包括发育不全导致局部薄弱,随年龄增长腹壁肌肉、肌腱萎缩,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肥胖或患病长期卧床,长期吸烟等原因。
二是腹内压力增高: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如前列腺增生、包茎)、腹水增多、搬运重物、举重、妊娠、婴儿经常啼哭等是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的常见原因。



Q3:腹外疝需要治疗吗?
一岁以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必要时使用小儿疝气带,随着发育有自愈可能。但若疝很大或反复突出还纳失败,嵌顿时间过长,应尽快手术治疗。成年人的腹外疝是不能自愈的,手术是治愈的唯一手段。

如果不及时接受正规治疗,疝囊只会越长越大,出现局部坠胀、腹痛、便秘等症状。还可能由于突然的腹压增高,导致肠管或网膜过多的进入疝囊,致使回纳困难,引起疝嵌顿,继而可能出现肠梗阻、肠坏死、感染性休克等危险情况。



Q4:有哪些措施可以预防腹外疝?
1、合理膳食、加强腹部肌肉锻炼,保持健康体重。
2、防止腹内压增高的不利因素:
(1)科学锻炼,避免推挤、举、或拉扯重物;
(2)多喝水、多吃膳食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若有前列腺增生须尽早规范治疗,避免长期排尿费劲;
(3)戒烟,防止呼吸道感染及慢性咳嗽。




因此,大家要本着“勿以疝小而不为”的心态看待疝气!腹外疝并不可怕,及早治疗是关键,不要等到出现并发症再处理。

温馨提示:若觉得文章有帮助,就关注甄医生吧,将动态推送最新科普内容。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