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该拔还是留着呢?

赖永杰医生 发布于2024-12-24 17:20 阅读量266

本文由赖永杰原创

      在口腔医学领域,智齿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许多人在成年后,都会面临智齿带来的困扰,关于智齿到底该不该拔掉,也存在着诸多争议。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智齿的奥秘,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智齿处理的科学参考。
       智齿,也称为第三磨牙,通常在 18 - 25 岁之间萌出,这个时期人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接近成熟,因此被看作是“智慧到来”的象征,故而得名。智齿的生长情况因人而异,有些人的智齿能够顺利萌出,并且与其他牙齿排列整齐,这种情况下,智齿一般不会对口腔健康造成太大影响,可以选择保留。然而,大多数人的智齿生长过程并不那么顺利。由于人类进化过程中颌骨逐渐变小,而牙齿的数量并没有相应减少,导致智齿萌出的空间往往不足,容易出现阻生现象。
       阻生的智齿会引发一系列口腔问题。它可能会部分或完全被牙龈覆盖,形成一个盲袋,食物残渣容易堆积在其中,难以清洁,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温床,进而引发智齿冠周炎。患者会出现牙龈红肿、疼痛,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面部肿胀、张口受限、发热等症状,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此外,阻生智齿还可能挤压邻牙,使邻牙发生龋坏、松动,影响牙齿的正常排列和咀嚼功能。长期的炎症刺激还可能引发颌骨囊肿、骨髓炎等更为严重的疾病,对口腔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如何判断智齿是否需要拔掉呢?如果智齿经常引发冠周炎,或者已经导致邻牙病变、龋坏,或者生长方向不正,如前倾阻生、水平阻生等,一般建议拔除。但在拔牙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包括 X 光片拍摄,以确定智齿的位置、形态和牙根情况,评估拔牙的难度和风险。拔牙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智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拔牙方法,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创伤。拔牙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嘱咐,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智齿并非一定都要拔掉,但对于那些可能引发口腔问题的智齿,及时拔除是预防口腔疾病的重要措施。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