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只是感冒、流鼻涕,为什么医生开了抗过敏药?

张炳添医生 发布于2024-12-06 13:36 阅读量1601

本文由张炳添原创


目前市面上抗过敏药物种类比较多,儿童常用的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扑尔敏、依匹斯汀等,这些药物一般用于湿疹、皮炎、荨麻疹、鼻炎等疾病。如果小朋友因感冒流鼻涕去看了医生,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医生开的药物里面可能就有这些抗过敏药,很多家长会问,我孩子也没这些症状啊,为什么要开这种药呢?

1.感冒流鼻涕的原因

据统计,50%的感冒是由鼻病毒引起的,其次是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而感冒的症状也以流鼻涕最明显,有些小朋友在感冒初期会流大量的清水样鼻涕,因为此时黏膜内的病毒载量最高,当病毒在鼻腔黏膜中大量繁殖时,会引起鼻腔黏膜细胞的炎症反应,同时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使鼻腔黏膜的血管通透性增加、鼻腔腺体的分泌增加,从而导致感冒时鼻腔流出大量清水样鼻涕。

2.感冒和鼻炎的关系

通俗所说的感冒,就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喉部以上的呼吸道的急性感染,包括了鼻、咽、喉这些部位,所以急性鼻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都属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范畴。当感冒时以鼻塞、流鼻涕症状为主时,这时的感冒就属于急性鼻炎,这时候口服抗过敏药物,可较大程度缓解鼻塞流涕症状。

3.如何正确地擤鼻涕

(1)先擤好单侧:擤鼻涕时两侧鼻孔分开擤,如果同时擤两侧的鼻涕,容易增加鼻腔的气压,使咽鼓管(鼻咽部和中耳腔的连接通道)开口打开,病毒会进入中耳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所以,擤鼻涕一定要两个鼻孔交替进行,切记不可以同时进行。

(2)拿捏好姿势:采用上身向前倾姿势擤鼻涕。上颌窦(上颌骨体内的锥形空腔)的开口位置较高,正常擤鼻涕时不容易把内部的分泌物带出,积存可能引起鼻窦炎;因此,擤鼻涕时应采用身体略向前倾的姿势,这样容易将上颌窦内积存的分泌物排出体外。

(3)把握好力度:擤鼻涕时用力要适中,动作要轻柔,不要采取躺卧的姿势,杜绝暴力地擤鼻涕。

4.中医有妙招

辨证口服中药能有效缓解症状;也可配合中药足浴、刮痧、针刺、推拿治疗,安全无副作用,对于缓解症状、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有较好的疗效。

5.不盲目口服复方感冒药

目前市面上的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双扑伪麻片、氨酚麻美干混悬剂等药物,因其成分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属于解热镇痛药,普通感冒如果没有发热症状,不建议选用这类药物。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