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到夏天
脚气(足癣)患者就会明显增多
脚趾缝脱皮、瘙痒难忍、甚至糜烂渗水……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生活
还可能传染家人
为什么夏天会成为脚气的“高发季”?今天,我们揭开背后的真相!
一、脚气的“元凶”是谁?
脚气并非“湿气”作祟,而是由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感染引起。这类真菌专门“啃食”皮肤角质层中的角蛋白,并依赖温暖潮湿的环境疯狂繁殖。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感染者皮肤、共用鞋袜/毛巾,或通过公共浴室、泳池地板间接传播。
二、夏季:真菌的“黄金繁殖季”
1. 高温 + 潮湿 = 真菌狂欢
真菌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22-36℃,相对湿度需70%以上。夏季的高温环境让脚部出汗量激增,尤其是穿不透气的运动鞋、皮鞋时,鞋内湿度甚至可达90%以上,形成密闭的“真菌培养箱”。
2. 赤脚机会多,感染风险高
游泳、健身房淋浴、沙滩游玩……夏季赤脚接触公共区域的机会增加,若地面残留真菌(尤其是感染者脱落的皮屑),足部皮肤直接接触后极易感染。
3. 脚汗增多,清洁不及时
夏季脚部汗腺分泌旺盛,汗液中的尿素、脂肪酸等成分是真菌的“营养餐”。若未及时清洗或擦干,汗液长时间滞留脚趾缝,真菌便会扎根繁殖。
4. 免疫力下降的隐患
高温易导致疲劳、睡眠不足,加上冷饮、空调房的温差刺激,可能降低免疫力,让真菌更容易突破皮肤防线。
三、夏季防脚气,关键做好4件事
1. 保持足部干爽
穿透气性好的鞋袜(如纯棉袜、网面运动鞋),避免长时间穿同一双鞋。
脚汗多者可随身携带吸汗粉或备用袜子,出汗后及时更换。
洗完脚后务必擦干,尤其注意脚趾缝!
2. 阻断公共场所感染
在泳池、健身房、酒店等场所,避免赤脚行走,自备拖鞋。
公共浴室座椅、足疗工具使用前用酒精擦拭消毒。
3. 家庭防护不可少
患者与家人分用拖鞋、毛巾、洗脚盆。
袜子单独清洗,用热水(60℃以上)浸泡或阳光暴晒杀菌。
4. 警惕早期症状,科学治疗
若出现脚痒、脱皮、水疱,切勿自行涂抹激素药膏,否则可能加重感染!
建议:
轻度脚气:外用抗真菌药,坚持用药4周以上。
顽固或反复发作:联合口服抗真菌药(需医生指导)。
脚气虽是小病,但放任不管可能蔓延至趾甲(灰指甲)甚至传染全身。夏季做好足部清洁、保持干燥、科学用药,才能让真菌无处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