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脚气(足癣)的真菌感染
常“潜伏”在脚趾缝、脚底等潮湿部位
脚趾缝脱皮、瘙痒看似小问题
实则是真菌“攻城略地”的信号
典型表现包括:
脱皮:白色鳞屑或片状脱皮,可能伴随皮肤糜烂。
瘙痒:尤其在温暖环境(如穿鞋后)或夜间加重。
水疱:趾缝或足弓处出现透明小水疱,破溃后渗出液体。
异味:真菌代谢产物可能产生酸臭味。
脚气为何“偏爱”脚趾缝?
潮湿密闭环境:趾缝空间狭窄,汗液不易蒸发,是真菌繁殖的“天然温床”。
皮肤屏障脆弱:摩擦、汗液浸泡易导致表皮损伤,真菌更易入侵。
交叉感染风险:公共浴室、泳池赤脚行走,或共用鞋袜、擦脚巾等行为。
科学应对:止痒+杀菌+防复发
1. 止痒急救法
冷敷:用干净毛巾包裹冰块敷患处10分钟,缓解瘙痒。
炉甘石洗剂:涂抹后待干燥,收敛止痒(皮肤破损慎用)。
避免抓挠:抓破易引发细菌感染,加重炎症。
2. 抗真菌治疗
外用药:
唑类药膏:如酮康唑、联苯苄唑乳膏,每日1-2次,坚持2-4周。
丙烯胺类:如特比萘芬乳膏,渗透性强,疗程相对较短。
3. 家庭护理关键细节
保持干燥:洗脚后彻底擦干趾缝,可用吹风机冷风辅助吹干。
穿透气鞋袜:选择纯棉袜、网面鞋,避免赤脚穿运动鞋。
消毒鞋袜:用含抗真菌成分的喷雾喷洒鞋内,袜子用60℃以上热水清洗。
何时需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警惕并发症或误诊可能:
脚部红肿、疼痛、流脓(可能合并细菌感染)。
皮肤增厚、皲裂,外用药无法渗透。
趾甲变黄、增厚(疑似甲真菌病,需联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