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曾被脚底脱皮、瘙痒难忍困扰?
或是手指缝起水泡、反复脱屑?
这可能是“手足癣”在作祟!
这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
虽不致命,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还容易传染给家人
一、手足癣是什么?
手足癣,俗称“脚气”(足癣)和“手癣”,是由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感染手足皮肤引起的真菌性皮肤病。
足癣:最常见,因脚部闷热潮湿,是真菌的“温床”。
手癣:较少见,多由足癣传染而来,常单侧发病。
二、手足癣的典型症状
不同类型的表现略有差异,常见以下类型:
1. 水疱型
脚底、脚趾缝或手掌出现成群小水疱,瘙痒剧烈,抓破后可能糜烂。
夏季高发,易误以为是“湿疹”。
2. 间擦糜烂型
脚趾缝(尤其是第3-4趾间)皮肤发白、浸渍、糜烂,伴有臭味。
常见于多汗、穿不透气鞋袜的人群。
3. 鳞屑角化型
脚底或手掌皮肤干燥、增厚、脱屑,冬季易裂口、疼痛。
常被误认为“皮肤干燥”,延误治疗。
注意:若抓挠后感染细菌,可能引发红肿、化脓(如丹毒),需及时就医!
三、手足癣的传染途径
真菌生命力顽强,传播方式多样:
直接接触:接触患者皮损部位(如共用洗脚盆、毛巾)。
间接接触:赤脚走过公共浴室、泳池地板,或穿患者的鞋袜。
自身传播:脚癣患者抠脚后未洗手,真菌可能感染手部、腹股沟(引发股癣)。
高危人群:
运动员、长期穿胶鞋的工人、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
四、如何确诊手足癣?
别凭感觉自我诊断!需结合以下检查:
真菌镜检:刮取皮屑,显微镜下找菌丝或孢子。
真菌培养:明确具体菌种,指导用药(较少常规使用)。
五、科学治疗:坚持用药是关键!
手足癣可治愈,但易复发,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需做到:
1. 外用抗真菌药
每天1-2次,涂抹范围大于皮损边缘,持续2-4周,症状消失后继续用1周。
2. 口服药物
适用情况:面积大、角化严重、外用无效者。
3. 合并细菌感染
先控制细菌感染,再抗真菌治疗。
六、预防复发:从生活习惯入手
保持干燥:
洗脚后彻底擦干,尤其是脚趾缝。
穿透气鞋袜,雨天湿鞋及时更换。
撒抗真菌粉(如咪康唑粉)于鞋内。
阻断传染源:
不与他人共用拖鞋、毛巾、指甲刀。
公共浴室穿自备拖鞋。
家庭消毒:
患者鞋袜用开水烫洗或阳光暴晒。
地板、浴室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增强免疫力:
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易感染)。
避免过度疲劳,均衡饮食。
手足癣不是“难言之隐”,也无需羞于就医。科学治疗+良好卫生习惯,就能告别瘙痒和脱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