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不容忽视的疼痛!

张丽波医生 发布于2025-02-15 15:01 阅读量330

本文由张丽波原创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俗称“缠腰龙”“蛇串疮”

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它不仅是皮肤上的疱疹,更是一种与神经损伤密切相关的疾病,可能引发剧烈疼痛和长期后遗症。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毒潜伏与复发

带状疱疹的“元凶”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初次感染该病毒时,患者通常表现为水痘。水痘痊愈后,病毒并未被完全清除,而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中。

当人体免疫力下降(如衰老、压力、疾病或药物抑制免疫系统),病毒被重新激活,沿感觉神经迁移至皮肤,引发带状疱疹。

高风险人群

50岁以上中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上升);

免疫抑制者(如癌症患者、HIV感染者、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

慢性疾病患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二、典型症状与并发症

早期征兆

发病前常出现局部皮肤灼热、刺痛或麻木,可能伴随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易被误认为肌肉劳损或心脏病。

疱疹期表现

簇集性水疱:沿单侧神经节段分布,呈带状排列,常见于胸腰部、头面部(三叉神经区域)或颈部;

剧烈疼痛:如刀割、电击或针刺样,夜间加重;

病程:水疱约2-4周结痂脱落,可能遗留色素沉着或瘢痕。

严重并发症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约10%-30%患者疼痛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眼部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可致角膜炎、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Ramsay Hunt综合征:病毒侵犯面神经,引发耳痛、面瘫、听力障碍;

内脏播散:免疫缺陷者可能发生肺炎、脑炎等致命并发症。

三、诊断与治疗

诊断依据

典型临床表现(单侧带状分布的疱疹+神经痛);

实验室检测:疱疹液PCR检测病毒DNA、血清抗体检测。

治疗原则

早期抗病毒治疗(发病72小时内最佳):

四、预防:疫苗是关键

带状疱疹疫苗

对50岁以上人群、18岁以上免疫缺陷者(如HIV感染者、器官移植受者)可考滤注射疫苗。

其他预防措施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

避免接触未患水痘的儿童或孕妇(疱疹液含活病毒,可能引发水痘)。

带状疱疹并非简单的皮肤病,而是病毒对神经系统的攻击。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免疫低下者应格外警惕,及时接种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手段。若出现不明原因单侧疼痛或皮疹,务必尽早就医,把握黄金治疗期,避免后遗神经痛的长期折磨。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