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也是人类健康的第一道保护屏障。
有数据显示,
中国人皮肤疾病患病率高达40%-70%,
所致健康寿命损失在所有疾病中位列第四。
我国每年约1.5亿人患有皮肤病,
且皮肤病患者的数量还在逐年上升。
在皮肤病中,有一种好发于老年人,那就是带状疱疹。经常有患者来到医院疼的满地打滚,这到底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皮肤病?可防可治吗?
1、认识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民间俗称“缠腰龙”、“蛇缠腰”或“火带疮”,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以成簇水疱沿身体一侧神经呈带状分布,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为特征。
2、哪些人容易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的发病与免疫力下降有关。一些有基础疾病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患有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阻肺、慢性肾病以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者,发病风险会比普通人群高。
带状疱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显著上升,病情也更严重。据了解,中国50岁以上人群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约156万人。
3、带状疱疹的症状有哪些?
带状疱疹患者发病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等全身症状。患处常首先出现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随后迅速变为水疱,常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故称“带状疱疹”。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常发于胸背部、腰部、颈部、头面部。
带状疱疹发病前,可出现前驱期的疼痛症状。发病中的皮疹亦可伴有疼痛,可呈针刺样、电击样、烧灼样疼痛等。部分患者皮损愈合后,疼痛仍持续一个月以上,这种神经痛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不管是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疼痛,还是后遗神经痛,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应该早期干预。
4、带状疱疹的治疗
治疗带状疱疹应尽可能在皮肤症状出现后的48—72小时内接受抗病毒治疗,迅速并维持抗病毒的有效浓度,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如果在症状出现后的72小时甚至更久后给药,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可能有所下降,也会增加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风险。
一些带状疱疹患者可能会因诊断较晚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如果您怀疑自己患上带状疱疹,不要听信“画符”等方式自行治疗,请尽快到皮肤科就诊。
带状疱疹如何预防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老年人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病毒入侵。老年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运动时要注意适量,不要过度劳累,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2、提高自身免疫力
带状疱疹的发生与人体免疫力息息相关,因此对于高危群体来说,提高自身抵抗力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作息规律、饮食清淡的好习惯,可以有效提高自身免疫力。
3、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50岁以上的朋友们,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个好选择。
目前,国内有两种带状疱疹疫苗:
一是重组疫苗,守护50岁及以上的人群,两剂次接种,保护效力超过90%,可保护20年;
二是减毒活疫苗,一剂次接种,适合40岁以上的人群,保护效力57%。但减毒活疫苗不适合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