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病案摘要
盆腔脓肿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而宫颈癌则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本文分享近期的一例急腹症盆腔脓肿合并宫颈癌的病例,通过病历资料、诊断过程、治疗方案及治疗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病历资料
基本信息:李XX,54岁因“腹痛1周,加重2天”于2024-7-20入住我科。
患者7月13日无诱因出现右下腹持续性隐痛、阵发性抽痛,伴食欲减退,一天仅能进食1-2碗粥水,无厌油、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无脓性分秘物等不适,7月14日起于诊所间歇行静脉消炎及口服消炎治疗共3天,腹痛较前稍微缓解(具体用药不详)。昨日无诱因再次出现腹痛较前加剧,活动后疼痛加重,坐位时疼痛稍缓解,无放射痛,伴低热及乏力,昨日体温37.8℃,伴尿频、尿急、尿痛,昨日夜尿>8次,无畏寒、咳嗽咳痰、恶心呕吐、头晕、胸闷气促、肉眼血尿等不适。遂患者就诊于我院门诊,急查血常规:WBC 14.99*10^9/L、N%77.7%、neut11.64^109/L,HB103g/L;阑尾彩超无异常;妇科彩超:左侧附件区见一条状囊性包块,大小约3.4cmx1.4cm。
三、诊断过程
1. 体格检查:
2.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无明显异常。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未见明显异常。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大小正常,附件区见一囊性肿块,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盆腔MRI:宫颈未见明显异常,附件区囊性肿块,边界不清,内部信号不均匀。
阴道镜检查:柱交界:完全可见,转化区类型I型宫颈:致密浓厚粗白上皮;粗大不均点状血管;碘试验不着色,表面不规则外阴、阴道未见异常拟诊:HSIL;取宫颈3、5、8、11点各0.4cm*0.3cm活检;ECC
活检结果:1、(宫颈3.5.8.11点):考虑鳞状细胞癌,周围鳞状上皮伴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Ⅲ级/原位癌),累及腺体,建议联系病理科加做13项免疫组化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2、(ECC):镜下为游离的鳞状上皮、宫颈管粘膜、粘液、纤维素性渗出物及血性成分,游离的鳞状上皮符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Ⅲ级/原位癌)。3、(左侧阴道壁上1/3):慢性炎症。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盆腔脓肿。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宫腔镜检查,发现宫颈后唇有一直径约2cm的肿块,表面光滑,质地硬,与宫颈关系密切。宫颈活检病理报告:宫颈鳞状细胞癌。
3. 诊断:1、盆腔脓肿? 2、高血压病(2级,中危)3、超重
四、治疗方案
1. 保守治疗:给予患者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病情变化。
术中冰冻:(宫颈3点、5点、8点)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5mm。(宫颈1点、2点、4点、6点、7点、9点、12点)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II 级/原位癌),累及腺体。(宫颈10点、11点)低級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I)。考虑宫颈IA2期,行经腹腔镜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忉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经膀胱镜双侧输尿管支架放置术,为减少二次手术风险,切至宫旁3cm
五、治疗结果
1. 保守治疗期间,患者病情无明显好转,盆腔脓肿逐渐增大。
2. 手术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病理报告:盆腔脓肿合并宫颈鳞状细胞癌。
六、讨论与分析
1. 盆腔脓肿合并宫颈癌的病因:盆腔脓肿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宫颈癌的病因与病毒感染、遗传、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本例中,患者可能由于细菌感染导致盆腔脓肿,同时合并宫颈癌。
2. 诊断:盆腔脓肿合并宫颈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在诊断过程中,应考虑到合并宫颈癌的可能性,以免漏诊。
3. 治疗:盆腔脓肿合并宫颈癌的治疗原则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病情较轻的患者,但疗效不佳。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包括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4. 预后:盆腔脓肿合并宫颈癌的预后取决于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患者年龄等因素。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
5. 预防:预防盆腔脓肿合并宫颈癌的关键是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女性的保健意识。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宫颈病变,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总之,本例盆腔脓肿合并宫颈癌的病案报道,提示临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全面考虑病情,避免漏诊。同时,加强预防工作,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提高女性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