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是秋季的第1个节气,意味着秋天的开始,“秋”指暑去凉来,立秋标志着气温开始由热转凉,因立秋处于夏秋之交,暑热未消,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仍然较高,正如民间谚语 “秋后一伏热死人”,故有“秋老虎”之称,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昼夜温差逐渐明显。
人与天地相应,养生要顺应自然界四时季节变换,《黄帝内经》提出“立秋起,宜养收”的原则,立秋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关于秋季养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秋天气候干燥,而燥气易伤肺金,耗损人体津液,且“色白入肺”,梨、百合、莲藕、山药、莲子、白萝卜、荸荠、柚子等时令果蔬均为食疗佳品。此外《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应少吃葱、姜、蒜等辛味之品,增加酸味之品如乌梅、山楂、葡萄、石榴等敛肺气、养肝脏。
2.起居应早睡早起
立秋后天气并未迅速转凉,而是延续了夏季的暑热,但昼夜温差大,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在起居上应该改变夏季晚睡,做到早睡早起,否则容易导致虚火上升损伤人体阴气。同时因秋季阳气减收,白昼时间缩短,起床的时间也应提早有助于肺气的舒展。
3.酌情添衣微秋冻
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昼夜温差逐渐变大,“一场秋雨一场寒”,注意到温差的变化,适当添减衣物。但注意避免过快过多添加衣服,适当“秋冻”,可以提高人体抗击严寒的能力,为度过寒冷的冬季做好准备,但体弱之人要按需添衣,以略感凉意但不觉寒冷为宜。
4.适度运动远秋乏
立秋以后,人们开始觉得疲倦困乏,这是人体在初秋进入自我休整的阶段,通常被称为“秋乏”。此时适当运动可有效驱除“秋乏”,但因人体阴精阳气在秋天处于收敛内养阶段,所以运动切忌过度,运动量不宜过大,必须注意“形劳而不倦”,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应以微汗为宜,可选择慢跑、太极、八段锦、瑜伽等和缓、运动强度小的项目。
5.调养情志归于安宁
秋季在五行之中属金,有肃杀之意,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易生悲秋。《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如果说春夏是一个向外生发的过程,那么秋冬就是向内敛藏的阶段。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也要“休养生息”,不仅要把自己发散在外的阳气和能量收敛回来,还要把自己的心神、思绪也收回来,让情绪渐渐归于平和,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
总之,养生就是过好我们的衣食住行,即好好吃饭、按时睡觉,适度运动,调畅情绪。读懂这篇养生攻略,护你安然度过“多事之秋”。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