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娃头痛昏迷,紧急开颅手术!这病平时没症状,发作可致命

徐懿医生 发布于2025-01-17 11:12 阅读量311

本文由徐懿原创

“妈妈,我头疼!好疼!!” 

9岁的晴晴(化名)捂着脑袋,哭着给远在江西赣州的妈妈打电话。

今年暑假,晴晴来深圳的姑姑姑父家玩。没想到,才到几天就出事儿了——

这天早上,晴晴起床没多久,脑瓜就出现了一阵阵钻心的疼。就像孙悟空被念了紧箍咒,她坐着疼,站着疼,躺着也疼。

随着时间推移,头痛还愈发强烈。



偏偏这个时候,家中的大人都不在。情急之下,她才拨通了远在老家妈妈的电话求救。

得知宝贝出事,晴晴父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紧联系了姑姑。

当姑姑赶到家,推开门看到晴晴蜷缩着身子不停呕吐,赶紧带着晴晴去了社康。

来到社康后,晴晴的病情不见好转,精神状态越来越差。慌了神的家人,连忙送她到了附近的区级医院检查。

“孩子脑出血了,得立刻手术!”

检查发现,她的脑部左侧颞叶出血,病情危重。但因为治疗条件有限,医生建议下,尽快将晴晴转运到深圳市儿童医院。

01

从入院到上手术台

仅用时21分钟

“9岁娃脑出血,急需手术!”

接到转运电话,深儿医进入了“战备”状态。急诊手术,立刻准备!

转运入院后,仅仅21分钟,晴晴就被送上了手术台。

CT结果显示,她的脑部左侧颞叶有一处血管畸形团,初步诊断为脑动静脉畸形,且已出现脑出血。

不尽快止血及清理血肿,可能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脑动静脉畸形是啥病?

脑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先天性脑血管疾病,好发于10~40岁青壮年。

它发生在胚胎发育期4~8周,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由于没有明显的外在表现,它很难被发现。

随着孩子成长,它就像是一颗埋在脑中的“不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发”。

畸形团是一团发育异常的病理血管。畸形团中,动脉和静脉之间不经过毛细血管网直接连通。


如此一来,血液直接从压力较高的动脉系统流入压力较低的静脉系统。而畸形血管壁本来就薄弱,时间一长,就很容易破裂出血。

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可能导致终身残疾,甚至死亡。

02

脑袋里“拆弹”

分三步走

晴晴的手术方案,总共有三步:

一堵住血管团,二清理脑出血,最后再想办法“拆弹”。

首要任务是“堵漏”。

介入科医生李守强首先上台。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指引下,导管及导丝从患儿股动脉进入,沿着蜿蜒的血管到达病灶。

之后,通过微导管注入医用胶,栓塞了大部分畸形血管团。


然而,难题接踵而至……

畸形血管团有多条供血动脉,弯曲且细小,无法完全栓塞,血流仍然可以少量通过。

这样一来,残余的血管团随时有再次出血的风险,危险没有完全解除。


上Plan B !

开颅,清除颅内血肿,切除脑血管畸形!

神经外科医生车东方火速接手。

开颅后,血管如纤细的丝线,蜿蜒交错。

他全神贯注,就像蚂蚁啃食一样,一点一点地将花生米大小的血管畸形团抠出来,切除,再将出血的支线血管一并切除。


术后造影证实,晴晴颅内的畸形血管团已经完全消失,血液得以正常循环。

历时 4 小时 57 分钟后,手术顺利拿下。

在医护人员精心的术后治疗和护理下,晴晴的病情逐渐好转,不久后康复出院。

最近一次复查,各项指标显示,她恢复得很好。


不止中老年,儿童也会脑出血!

在我们的印象中,脑出血(脑出血性卒中、脑溢血)多发群体为中老年人,很少知道儿童也会有脑出血的情况。

儿童脑出血,主要因脑动静脉(脑血管)畸形所致,占儿童出血性脑卒中75%,发病时间在学龄期儿童,10岁左右为高峰年龄。

脑血管病是一种良性疾病,在病变脑血管未破裂出血前,及时发现并通过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或极大降低出血风险。

关键是,早诊断早治疗。

03

关于儿童脑出血,你一定要知道!

Q1:儿童脑出血到底要不要紧?

A:当然!脑出血会给孩子带来长期而严重的危害。

Q2:为什么这么严重?

A:血肿破坏、压迫周围脑组织,引起相应区域神经元的损害、坏死。

严重的会导致脑疝形成,会危及生命,需要立即手术!

Q3:救治不及时有什么后果?

A:在出血吸收或血肿被手术清除后,此前已经死亡的神经元也不会再生了。而某些神经功能的丧失,会导致偏瘫、口角歪斜、不能说话等严重后果。

更严重的是,在这些遭受损害的区域,会有相应的“疤痕”形成。

这会引起周围正常神经元的异常放电,表现在身体上就是癫痫发作,也就是俗称的“羊角风”。

但是!但是!但是!

如果及时诊断,在宝宝脑出血引起大片神经元丧失前及时治疗,就不容易留下后遗症,而且治疗后的恢复甚至可能比成年人还要好。

并且,宝宝年龄越小,神经元可塑性越好,越不容易留下后遗症。

一些脑出血的宝宝,刚做完手术就出现明显的肢体偏瘫、口角歪斜等神经缺损症状(说明重要的神经结构,已经发生了相当量的损害)。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神经营养、康复锻炼等综合治疗,有些孩子甚至接近“完好”的出院了。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早发现早治疗!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