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趴在桌子上睡觉,时间久点会出现手麻,上洗手间蹲久了会出现脚麻,不小心碰到肘关节后方会出现手和前臂的放电感和麻木。
这些手麻是因为压迫导致的供血不足,这时候只要改变姿势,略微活动一下,手麻就会很快消失。
但如果经常莫名出现手麻,无论怎么变化姿势都是如此,那可要重视这个“信号”了,这可能是一些疾病的征兆。
什么是“麻木”?
从医学上来说,“麻”,是一种异常感觉,是一种刺激症状,“木”,代表感觉缺失,是一种破坏症状。
不得不感叹中国古人造字的能力——“麻木”这一个词,就代表了从刺激症状到破坏症状的演变过程。
那么,为什么会麻木呢?
先说点简单的医学知识。
我们的神经系统,又分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 。
中枢神经,主要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大脑和脊髓;外周神经,也叫周围神经,从大脑和脊髓发出,逐渐延伸到身体的各个角落。
我们说的“手脚麻木”,可以是中枢神经引起的问题,也可以是外周神经的问题。当然,比较少见的,还有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问题。
相对来说,中枢神经产生的破坏性更为严重。
经常“手脚发麻”的人要注意了
可能是这4种原因
糖尿病
手脚发麻可能是血液中出现了某些问题,那么糖尿病也是血液中血糖过高而导致的,血液中血糖过高可能是胰岛素的分泌出现了问题,也可能是新陈代谢出现问题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及时分解。而血糖浓度过高就会使血液变得黏稠和不稳定,那么就很容易导致手脚发麻。
动脉硬化
动脉在身体的分布范围很广,而一旦血糖过高、经常易怒、甚至是家族遗传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动脉硬化。而当动脉硬化了,就很难给四肢提供充足的能量供应,就会时常出现手脚发麻甚至是无力的情况。
高血压
高血压也是血管出现问题后比较常见的一种病,而高血压来临之前,往往都会有血液循环出现问题、新陈代谢缓慢等症状,这些也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导致手脚发麻,所以手脚发麻时也有可能是高血压的征兆。
中风
中风又名脑卒中,是死亡率非常高的一类疾病。在中风症状出现之前往往有许多前兆,手脚发麻就是其中一项。因为中风是脑部出现问题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出血等症状而引起的,当脑部出现问题时对肢体的控制有时也会出错,所以会导致手脚发麻。
如果你经常出现以下情况的麻木
一定要警惕!
经常舌头发麻,赶紧查查血压
因血压、血脂高而产生的舌头发麻,是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的。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增高都会导致局部供血不足,而舌头离心脏较远,血液难以到达舌部血管,从而引起舌头发麻、疼痛,有时还可见舌尖略发白等现象。
因此,频繁出现舌头发麻的现象,赶紧测测你的血压是否正常。特别是三高人群,最好定期监控自身的血压、血脂和血液黏稠度情况。
上肢麻伴肩颈痛,当心颈椎病
颈椎病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可能因为长期久坐不愿活动、颈部姿势异常,尤其是低头玩手机、织毛线等用时过长,使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导致颈椎间盘突出或是关节突发生增生或肥大,这些突出的颈椎间盘或增生的关节突一旦压迫邻近的颈神经根时,便会出现了手指发麻。
有四肢对称性麻痛感,高度怀疑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一般维持较高水平,长久以往,对人体血管、神经会造成极大伤害,可产生多种并发症。比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会有手脚麻木和感觉异常等症状,发病时常呈对称性,有类似于戴手套或穿袜子的麻痛感。
身体单侧发麻,警惕中风危险
如果出现突发的一侧手麻,还伴随同侧面部或下肢的麻木,则需要高度警惕中风。部分脑卒中患者发病前,会出现短暂性脑部缺血,出现一侧偏身阵发性麻木。若脑部缺血时间较长,血栓形成堵塞动脉血管,就会出现单侧手脚持续性麻木及无力的情况。
腿麻伴随腰疼,警惕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病引起的手脚麻木,主要是分散性的上肢麻木与腿部麻木,这种四肢分散麻木是局部神经受到了刺激引起的,如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以上这些疾病里,哪怕是大家所认为最轻的颈椎病,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一旦患者持续存在手麻症状,应该及时前往地方医院进行诊断,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疗。
7件小事
缓解手脚麻木
手脚麻木是很多疾病的常见并发症,特点是容易反复发作,不易彻底根治。要想摆脱手脚麻木,不但要坚持药物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很多细节。
01注意睡姿
睡觉时最好平躺,不要压着手脚。枕头高度一般以7~9厘米为宜,软硬也要适中。
02定期体检
老人要定期查血压、血脂,以及做血液流变学检查,如有高血压或高血脂,及时治疗。
03合理饮食
饮食要清淡、少盐,少摄入动物脂肪,多食高纤维蔬菜,可帮助软化血管,缓解手脚麻木。
04多饮水
多饮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脑供血。
05补充维生素
老人要适当补充维生素B1和B6、维生素C,提高身体代谢功能,缓解手脚发麻症状。
06科学运动,常活动手脚
健康群体应每周进行3次30分钟以上的运动,对于疾病患者,应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