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的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个部位,即称为疝。多数的疝是由于腹腔内的肠管通过腹壁上某个薄弱部位,突出到腹壁表面形成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肿块,俗称“小肠气”。
疝病可以自行痊愈吗?
疝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嵌顿、肠壁水肿、肠坏死甚至肠梗阻。一岁半以内的孩子发生的斜疝,通过肌肉的增长,是可以自愈的;而成年人出现疝是不能自愈的,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式。另外,随着疝的体积逐渐增大、患者年龄越来越大,手术风险越来越大,手术效果越差,手术并发症也越多。严重时造成嵌顿,肠管坏死,需要切除肠管治疗。
咳嗽和便秘都可能引起疝气
因为先天腹壁存在薄弱区或因年纪渐长而腹壁逐渐薄弱,更容易因为腹腔压力增加而出现缺损,因此孩子和老年人更容易患病,其中,老年男性发病率会更高一些。因长期咳嗽的因素,也会增加疝气的发病风险,一方面咳嗽会加重腹壁薄弱(影响胶原纤维代谢),另一方面长期便秘的患者由于解大便会更加用力,这些都是造成疝气出现的高危因素。同理,长期咳嗽、重体力劳动、长期便秘、有前列腺增生症的人群也比正常人群更容易出现疝气。
如何判断自己得了疝病?
以最常见的腹股沟疝病为例,如果站立时有肿物自下腹部(接近大腿根部)突出,平卧后不见了,按压后也可消失,就很有可能是得了疝病,应及时到医院咨询确诊。疝病的其他症状包括:下腹部有酸痛、疼痛、坠胀的感觉,当肿块不能回去,可出现明显疼痛,甚至有腹胀、呕吐等肠道梗阻的表现,称为“嵌顿疝”。严重时会造成肠坏死、肠穿孔,进而危及生命。
疝虽然是一个良性疾病,也应及早手术治疗,特别对于老年患者,不要等到出现并发症再处理,否则追悔莫及。健康人生,需要尽“疝”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