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翻了一番,越来越“年轻”的高血压,这几个原因竟是大多数人的日常!

游宇医生 发布于2023-06-16 09:21 阅读量429

本文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C3oTmrkha8TmFuW5auKaFQ

一提到「高血压」

大家都会下意识地说道

那不是中老年人才会得的病?

高血压真的是「老年病」吗?


图片发自160App

其实,高血压早就不是老年人的「专属」了

我国目前35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

占高血压总人数的20%

这个比例在10年前,还不到10%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潜伏在身边的“无声杀手”

「高血压」

年龄这么轻,血压为什么会升高呢?

高血压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年龄、肥胖、高盐摄入、吸烟、过量饮酒、运动量不足、长期精神紧张、空气污染等。

一、膳食与血压

不健康饮食习惯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高盐、高脂饮食可导致血压升高。无论在成年人还是儿童青少年中,钠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均呈正相关。低盐摄入量可降低血压,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图片发自160App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为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5.0g。膳食纤维可降低钠盐吸收,增加钠离子排出,抑制血压上升。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如大豆油、橄榄油、茶油等植物油以及鱼油)和减少饱和脂肪酸(如猪油、黄油等)的摄入有利于降低血压。过量饮酒会带来血压升高的风险。

二、吸烟与血压

吸烟可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吸烟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高血脂的吸烟者高血压的患病风险更高。被动吸“二手烟”也可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患病率增加,特别是对女性影响尤为明显。我国人群调查研究显示,丈夫吸烟女性患高血压的风险是丈夫不吸烟者女性的1.28倍。


图片发自160App

戒烟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进展的风险,使冠心病患者的远期死亡率降低36%,戒烟并控制血压可使人群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降低三分之二。

三、肥胖与血压

肥胖超重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尤其是中心性肥胖。与正常身体质量指数(BMI)(正常BMI是18.5≤BMI<24kg/m²;肥胖者(BMI≥28kg/m²)高血压发生风险增加近2倍)注个体相比,肥胖者高血压发生风险增加近2倍。

BMI平均每增加10,男性收缩压增高17mm Hg,女性收缩压增高14mm Hg。近年来,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比例明显增加,《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的超重和肥胖率达30.1%和11.9%。


图片发自160App

四、运动与血压

积极规律的运动可降低高血压患病风险,提高体质和健康水平。大量证据显示,适量运动对高血压患者有治疗性益处,可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进展的风险。

进行规律的(每周3天或以上)、每次持续一段时间的(30分钟至45分钟或以上)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使收缩压下降5-17 mm Hg,使舒张压下降2-10 mm Hg。

五、精神心理因素与血压

高血压发病与长期精神紧张、焦虑、高负荷压力等因素显著相关。在应激状态下,心率、血压、体温、肌肉紧张度、代谢水平等均可能发生显著变化。长期或慢性、反复出现、不可预期的应激因素往往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对持续存在应激的人群,应加强评估与筛查应激水平及心身健康状况。


图片发自160App

焦虑、抑郁状态会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一项包括45.5万人为期5年的研究发现,焦虑使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约2倍,抑郁使女性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约3.5倍。另一方面,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症状。北京市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在2274例高血压患者中,发生焦虑、抑郁的比例分别为32.5%、5.7%。




图片发自160App



焦虑和抑郁症状影响高血压治疗效果,直接降低高血压非药物治疗(如生活方式干预)效果约34%,增加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不依从性约7%,对于重度焦虑的高血压患者,不依从性风险升高1.56倍。


图片发自160App

从血压正常到高血压

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那么高血压易患人群的界定标准是什么?

具有以下危险因素之一者未来发展成高血压的风险显著增加,为高血压易患人群:

1. 高血压前期:收缩压120~139 mm Hg,和/或舒张压80~89 mm Hg

2. 年龄≥45岁

3. 超重和肥胖:BMI≥24;或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4. 高血压家族史

5. 高盐饮食

6. 长期大量饮酒

7. 吸烟(含被动吸烟)

8. 缺乏体力活动

9. 长期精神紧张

此外,血脂异常、糖尿病是高血压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如何进行补救呢?

1. 按医嘱服用降血压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120-130/70-80mmHg)

2. 学会家庭血压正确测量方法,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

3. 合理膳食,原则:低盐,低脂肪,低热量

4. 坚持适当运动

5. 控制体重,积极进行减肥治疗,体质量指数(BMI)控制在(18.5-24)

6. 改善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熬夜

7.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

高血压年轻化趋势

让我们必须强调「防胜于治」的理念

它就像一只「睡着的老虎」

没有症状不代表没有危害

高血压是可控可防的慢性疾病

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

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

避免健康受损!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