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自己有没有口臭?

刘俊医生 发布于2023-07-10 08:38 阅读量1157

本文转载自腾讯医典

“嗨,朋友,你有口臭吗?”

听到这个问题,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

先别着急下定论,其实有口臭的朋友可真不少!据统计,全球约有10%~65%的人曾患有口臭[1]。在中国,口臭患病率为27.5%[2]。

虽然口臭很普遍,但往往中伤的总是别人,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原来自己一直在“出口伤人”。直到之前长期戴口罩,大家才发现,哎呀,原来我也有口臭。


图片发自160App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从人体结构来看,口腔后边的软腭部分,是和鼻腔连在一起的,鼻子闻不到口腔后部产生的气味。

二是我们的嗅觉神经细胞长期与自己的“臭气”待在一起,早就熏习惯了,闻不出来。

而戴上口罩后,口鼻同处于密闭空间中,口腔内的气味就容易聚集。

口腔里呼出的湿气、交谈时的飞沫,会在嘴巴周围形成局部潮湿温热的环境,容易引起口腔内细菌的滋生,在微生物的分解下,就更容易产生口腔异味。

所以,口臭遇到口罩,总是容易翻车!那如何不靠戴口罩,就能悄悄发现自己是否有口气问题呢?

网上有一种很流行的“30秒自测法”: “把手腕伸出来,用舌头的中段,舔一下手腕,等30秒唾液稍稍风干后,再闻一闻舔的那个位置。”

但是,也有研究发现这个测试并不准确,可能导致高估的结果[8]。也就是说,本来没什么口臭的人,也自己测出了口臭,把自己吓到……

更靠谱的办法是,找个一次性塑料勺(外卖盒饭里常有)轻轻刮擦舌头后部,闻一下干燥的残留物。

有勇气的朋友,也可以对着身边的人哈口气,观察他们的反应……



图片发自160App

口臭,确实和刷牙有很大关系,但也不全是刷牙的问题。

比如,吃完大蒜后,我们整个口腔都弥漫着蒜香味儿。 更可怕的是,即使刷牙漱口,也没办法马上去掉大蒜的味道!

因为大蒜里的气味分子会从胃入血,然后再经血液到达肺,从肺里经过呼吸道呼出来。

所以,刚吃完大蒜的人,就连肺也是“蒜香肺”……

因为喝酒、吸烟、吃洋葱等引起的口臭,通常是从消化道或呼吸道直接发出的暂时性的异味,是生理性的,自己会消除[3]。

至于晨起时的口臭,其实与口腔干燥有关。口腔在缺少“口水”时,自我清洁的冲洗作用减弱,细菌更易滋生,进而产生臭味气体。一般认认真真刷个3分钟的牙,也就没了。

但是,有些口臭却总是甩不掉,也掩盖不了,就肯定要引起注意了。

这类口臭通常是病理性的,由于口腔或者其他系统性疾病引起的。

据统计,80%-90%的口臭与口腔内因素有关[3],也就是医学上说的“口源性”口臭:口腔内的细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厌氧菌)分解含硫氨基酸的代谢产物,主要为挥发性硫化物(VSCs),它是口腔内臭味的主要来源。

这些细菌主要存在于牙周袋和舌苔中。



图片发自160App

口腔卫生状况不佳、患有牙周病、龋齿、有口腔黏膜病(比如反反复复的口腔溃疡)的人更容易招惹上口源性口臭[4]。

另外有研究发现[9],舌苔是产生口臭的重灾区!口气中60%的挥发性硫化物,都是由舌头表面的细菌产生的!(朋友们,刷舌苔很重要啊!)

口腔卫生环境变好了、治愈了这些疾病之后,口臭基本就能祛除。而另外10%左右的口臭,则是由口腔外的原因引起,称为“非口源性口臭”。

比如咽、喉、肺和胃,这些和口腔邻近的器官都可能成为气味的来源。近些年的研究表明,世界上感染率最高的病原体之一——胃部的幽门螺杆菌(HP),或许也是口臭的源头[5]。

所以,有口臭的人,在排除口腔疾病后,一定要查查幽门螺杆菌是否超标。

总的来说,口腔环境和口臭的关系密不可分。我们要避免口臭,最可靠的方法还是要从口腔的卫生做起。

生活中注意这5点细节,口臭跟你说拜拜:

1.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时间要够:每次最少2分钟。方法要对:目前推荐的科学的刷牙方法是巴氏改良刷牙法(水平颤动拂刷法)。具体怎么操作呢?可以看看这张动图:

具体操作:将牙刷放在近牙龈缘处,毛束的尖端向着牙龈,与牙齿的长轴成45度角;轻轻把刷毛压向牙龈边缘,使之略进入牙缝和牙龈处,短距离水平颤动,然后顺着牙间隙上下拂刷。上下前牙内侧的刷法:

2.牙要刷,舌头也要刷!研究发现,刷去舌头上的舌苔能去除75%的挥发性硫化复合物[6]。虽然细菌可能再回来,但可辅助维持口腔健康,可以用软毛牙刷轻柔拂刷,从里往外带过“舌苔”前后。

3.请用牙线认真清理食物残渣和牙菌斑。

4.水要喝够,保持口腔湿润。喝水有助于唾液腺分泌更多的唾液,而且喝水对口腔有冲洗作用哦。很多人表示戴着口罩喝水不方便,就懒得喝水了。其实,可以用吸管喝。

5.饮食控制。最好少吃有刺激性、气味强烈(如蒜、韭菜、臭豆腐等)、不易消化、油腻的食物及熏肉制品。

深圳蓝生脑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图片发自160App


图片发自160App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