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生活中,我们比较担心自己会得冠心病,心肌梗塞,脑卒中,这些严重的疾病。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人群越来越多,而动脉粥样硬化,却是引起以上这些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一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随着斑块的扩大,血管会变得越来越狭窄,就会导致相应组织器官的供血不足。所以,要预防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和进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身体会释放出这7个信号,看看你是哪种情况?
1、看东西模糊
眼底动脉出现硬化,会表现出看东西模糊,视野发生改变等情况,我们可以通过眼底镜检查,来观察眼底动脉的硬化程度。
2、经常眩晕
大脑对缺氧比较敏感,一旦脑动脉出现斑块,使大脑供血不足,大脑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会表现出头晕目眩,视物模糊,站立不稳,在几秒钟内消失,有些人还会出现因眩晕而摔倒的情况。
3、产生耳鸣
一般老年人出现耳鸣,会考虑到老年性耳聋,但往往容易忽视的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耳鸣、耳聋等症状。
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到耳神经的供血时,也会出现耳鸣、耳聋的症状,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群,更要警惕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4、短暂的肢体麻木
出现一侧肢体感觉异常,或者麻木无力,走路不稳等情况。
5、出现胸闷、胸痛
尤其是劳累时,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于胸骨后、心前区明显,表现为闷痛或者紧缩样疼痛,有时疼痛会放射到颈部、左肩或者左侧手臂,持续时间一般为数分钟,休息后可缓解。
6、注意力不集中
做事情注意力难以集中,判断力下降,遇到问题,不能独立完成。
7、经常失眠
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容易早醒,多梦,或者表现为遇到事情容易激动。
如果出现以上的一些信号,可能提示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建议进一步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长期高盐、高油脂饮食,容易导致高血压,血压长期高,会损伤血管壁,加速脂质物质在血管壁下沉积,形成动脉粥样斑块。
还包括肥胖,尤其是腰围,越粗越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长期久坐不动,血液循环会减慢,血管垃圾代谢减慢,容易加速血管堵塞。
其次,长期吸烟,喝酒,熬夜,长期压力过大,都会增加动脉粥样斑块的风险。
预防斑块形成,多做以下4件事:
1、改善饮食结构
要保持血管通畅,要少吃高热量、高胆固醇的食物,
像红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甜点、零食等,
多吃血管喜欢的食物,像各种蔬菜和水果,建议每天每人蔬菜摄入量为300~500克,要包括深绿色蔬菜,水果每天摄入200~350克,适当的吃一些深海鱼,有助于补充欧米伽脂肪酸,有助调节血脂。
2、每天坚持有氧运动
每天坚持不少于30分钟的有氧运动,每周坚持3~5天,能够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像慢跑,快走,骑车,跳广场舞,太极拳,八段锦,打球等都是可以尝试的有氧运动。
3、保持正常的体重指数
体重超标的越多,对血管的损伤就越大,所以,要控制血脂,就要控制好体重,使体重指数保持在正常的范围。
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正常范围在18.5~24之间。
4、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
多喝水能够加速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有效的预防血栓形成,这要根据自身的体质,每天保证一定的水分摄入。